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天道观念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1 评论:0

古代中国哲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天是否为世界的本原问题而进行的,从而形成了古代中国人的天道观。天道从字面意义上来说,一般是指天的运动变化规律。由于哲学家们对天的看法、规定不同,他们对天道也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在中国哲学史上,无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都把天道观作为立说的总根据。

在远古时代,天的变化无常和各种自然现象使人们对天怀有一种敬畏的心情,认为它是人间的最高主宰,是至上神。对天的敬畏进一步导致了殷周时的天命、天神观。殷人认为天有意志,主宰着人事,殷王的一切活动都要向天祈问。商汤就认为天道给善人以福,给恶人以祸。周取代商后,认为小邦周胜大邦殷是天之所命,天哀怜四方民众,有德保民的就会获得天命支持,善行代替恶行也是天之所命。由此,周人有了天命无常,常与善人的观念。殷周之际,早期五行观念形成,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是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同时出现《易》古经,将八卦观念系统化,以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质,并以此作为自然界的基本现象,来说明宇宙和万物之间的联系及变易法则。这虽含有天命神学的性质,但更多的却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成分,对后世天道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室东迁以后,诗人们责天、疑天思想出现,开始对天命论进行否定。周太史伯阳父以天地阴阳之气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把天道看作自然。春秋时期郑国子产宣称天道远,人道迩(近),认为人对天道不可及。这些思想标志着天道观的进一步发展。

春秋时代,诸子学说兴起,承继了以往天道即天命、天神的神学观念,也发展了天道自然的观念,同时把天道引入哲学领域,提出了天道是形而上的道体的观点。春秋末年的孔子,很少谈论天道,但肯定天命。孔子所说的天有时指自然界,但更多的时候是指有意志的最高主宰,他要求人敬畏天命。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他思想中的天道既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神学旧迹,也有天道不争而胜,利物而不言,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然思想。老子的道是一个思维的虚构或观念性的绝对呢,还是指天道形成之前的混成之物?这个问题引起了后人无休止的争论。不可否认的是,老子的天道观对后世的天道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墨子虽然否认命,但却鼓吹天,认为天有意志。

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天坛

战国时思孟学派继承了孔子天道观中有神论的一面,把天道看作是形而上的道体,认为诚是天之道,天地以其诚生化万物。荀子则发展了孔子以来的天道自然思想,认为天有常道,天道不为人所左右,天地阴阳交合产生万物,阴阳二气兴起变化。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思想,认为天是没有人为意志的,万物的化生,四季的变化,只是天道自然运行的结果。继承《易》思想的学者,在提出天道即阴阳的自然观后,又把天道看作是人类道德的范本和根源,体现了某种宇宙道德原则。齐国稷下学者则有天不变其常的思想,认为天道满而不溢,盛而不衰,君主效法天道才能统治长久。如果君主顺天,则得天助,逆天,则不得天助。天道依然是个主宰人间的至上神。天道观在先秦从天命、天神到自然,从日月时节、万物变化再到形而上的道体的发展,其中既有交错反复,也有明显的发展,表明了天道观的日趋丰富、复杂,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秦汉以后,天道观中的天命论虽在传统政治思想及人们日常信念中还长久地存在,但是,众多的学者却认为天道即是自然。如东汉王充以自然为天道,仲长统认为天道只是星辰四时的变化,唐柳宗元、刘禹锡说天道在于生植万物,是万物生长的规律,北宋张载提出,天道是寒暑的变化,连所谓的鬼神也是天地之气的变化,等等。总之,天道观在秦汉以后的思想中,主要是指天地自然的变化,这成了一种共识。“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天道即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这种天道观,现代学者把它归结为中国古代的宇宙有机论,有机天道观。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2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