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人口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1 评论:0

任何社会都要以一定数量和密度的劳动人口的存在为前提。人口问题在中国古代很受重视。人口的多少,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关系,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等,是古代思想家在考察人口现象时主要关心的问题。仅从他们对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观点看,可以大体上把古代人口思想分为三类:

一、主张人口增长,这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支配地位。早在殷商时古人就有浓厚的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思想。在《诗经》里有许多诗篇表达了人们希望多子多福、子孙绵绵的心愿。春秋时代,许多思想家都鼓吹富国强兵必须先增加人口。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繁殖的政策,下令男子20岁必须娶妻,女子15岁必须嫁人,驱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孔子则把“庶”(人口众多)列为治国施政的第一件要紧事。孟子继承孔子的人口思想,主张土广民众,鼓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的思想长期支配着中国人的生育观。墨家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积极主张增加人口,鼓励通过早婚来使人口倍增。他提出,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就必须用“力”(劳动),而“力”则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为此,他提倡非攻、节用、节葬、力耕和早婚,反对战争,反对杀人殉葬,反对“蓄私”,即大量蓄养宫女婢妾,认为战乱和蓄私都会妨碍男女适时婚配,影响人口增殖。秦汉以后,主张人口增长的思想仍很盛行。南朝周朗把人口增殖看作国家大事,认为战乱、急政严刑、天灾岁疫、长期服役等是当时人口减少的原因,若要使人口迅速增加,必须消除天灾人祸,让人民安居乐业,夫妻团聚。他甚至主张强制推行早婚,女子15岁还不嫁人,其家人也连带有罪受罚。明朝时还有人力主增殖人口,认为天生万物都必须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一国人口的多少关系到国势的盛衰,因此君主必须掌握户口数量,鼓励人口增殖。

百子嬉春图 宋

二、主张人口适度增长。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人口和土地要相适应的观点,其中包含了人口适度增长的思想。孔子及其门徒固然主张增殖人口,但已开始注意人口和土地在量上要适应的问题。而最先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商君书》,它认为国家富强在于农战,而要搞好农业,就应当使人口和土地的数量相适应。《管子》 一书也非常重视人口和土地的比例要适当的问题。东汉的王符更明确地指出,人口和土地必须相称。

三、反对人口增长过多。在古代中国,每当社会经济由盛转衰,一国人口相对于生产条件而过剩时,便往往出现主张控制人口规模的思想。韩非子最先明确表示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纷争的根源。他把前人所谈的人口和土地的对比推进到人口和财富的对比。不过,他虽然把人多财寡看作是“民争”的根源,却并不单纯主张消极地减少人口,而是要求尽可能减少一切非生产人口的比例,同时还主张积极发展农业。韩非对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成为后来人反对人口增长过多过快思想的主要渊源。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曾联系人口质量来考察人口数量的增长,认为古时人口是量少质高,可以多增殖,后世人口是量多质劣,不应多增殖。明朝的徐光启认为,生育率大概30年翻倍,江南地区日益人多地少,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发展农业生产,尤其是把东南过剩人口迁移到西北,发展土旷人稀的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18世纪末,清朝的洪亮吉系统地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他认为,治平之世的户口在成倍地增长,而田与屋远远不能适应人口的迅速增长,因此,民众总是贫穷潦倒。他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一是“天地调剂法”,即任凭水旱疾疫天灾减少人口;二是“君相调剂法”,即由统治者采取措施,鼓励开荒、移民。他对解决人口问题的前景抱悲观态度,在他看来,人口总是要不断增长的,而资源却总是不足以供养成倍增长的人口。

另外,古代思想家从富国强兵的目的出发,很早就注意到生产人口和非生产人口的结构问题,认为生产人口应尽量增多,消费人口要尽量减少,国家才能富强。中国古代也很重视人口统计,认为这是治国之本,是制订政治经济政策的依据。古代许多思想家还考察了人口迁移问题。移民垦荒、开发土旷人稀的地区和边疆,一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口政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