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蒙养观念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5 评论:0

汉语中“蒙”有蒙昧、幼稚的意思,由于儿童行事常常敝于蒙昧,过去被称为童蒙。《易传》第四卦对“蒙”的阐释中有“匪(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说法,认为以蒙昧隐默的态度修养贞正之德是神圣的功业,后人就把对儿童的启蒙教育称之为“蒙养”。

孔子讲学图

中国古人提倡“爱需教子”,就是说父母仅有对子女的眷爱还远远不够,更应该用心教育子女,这才是真正的爱子。韩非子说:慈母深爱子女,知道他有病就要赶快求医,病治不好可能会死。同样,若发觉孩子行为不端,也要为他请老师纠正,否则将来孩子可能犯罪受刑。《颜氏家训》中更对溺爱子女任其随心所欲的做法提出批评,认为若对孩子一时的不当言行默许夸奖,使孩子养成一种骄傲脾气,以后即使大发雷霆、责罚痛打,除了增加孩子的抵触怨恨情绪,都无济于事了。因此他强调必须自幼开始教育,摒弃不良习气。儒家观点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儿童的本性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应尽早谕教。养不教,父之过,对子女自幼进行教育是父母的基本职责,尤其应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儒家经典《礼记·内则篇》中对儿童各年龄段的学习内容有详细的规定。按计划6岁就教儿童识数字和辨别方向;7岁时区别对待男女,不许同席共食;8岁学习谦逊礼让态度,进出家门,就席吃饭都应以长者为先;9岁教儿童知道天干地支以及朔望的时节。至此,儿童均由家中本性慈善、态度温良的女教师教导。男孩10岁起则要出外求学,寄宿他户,跟老师学习六书九数,学习洒扫进退的礼节,并勤习书本,以求诚信无欺。13岁开始学习音乐,朗诵诗歌。15岁以上就练习武术以及一些射箭防御的方法。

《礼记》的这些规定主要在日常生活方面,它所谓的“幼仪”、“童子礼”压抑摧残儿童天性。明代的王阳明就曾指出,儿童性情喜好游玩,怕受拘束,好比萌芽的花木,过分管束对儿童有害无益。他主张教以诗、礼、讽诵,反对死读书、严责罚的教育方式。但应该承认,儒家的早期道德教育中强调意志、行善、诚实、谦让的思想有可取之处。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都是注重道德培养的范例。除了自小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古代有条件的家庭也普遍实行早期知识教育,有的儿童三四岁就开始识字、读书、习诗、对句。历代均有一些智慧超常的儿童出现,如曹冲妙法称象,司马光破缸救友等。应儿童教育之需,还出现了一批蒙养教材,它们以识字课本、字书为主,兼及介绍各种基础文化知识。西周时有《史籀篇》,秦代有《苍颉》、《爰历》,汉代有《急就篇》,此后历代均有人编纂蒙养教材,其中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流传最为广泛。除此还有分门别类介绍各种知识和进行道德教育的初级读物,如《小儿语》、《神童诗》、《弟子规》、《女儿经》等。这些教材以初学儿童为对象,讲究通俗浅显,循序渐进,多为句式整齐的韵文,内容精炼,便于朗读背诵。应该说明的是,这些书中有不少封建伦理的道德说教,对儿童的身心发育有不良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古代的历史观
下一篇:古代的人口思想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