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伦理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5 评论:0

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主要有儒、墨、道、法四家,主要代表是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和后期墨家,道家的老子、杨朱、庄子,以及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两汉时代的经学,在伦理学方面不过是先秦儒家的延续;汉末到两晋的主导思想是玄学,以非周孔、反名教为特征,因此在伦理学上破坏多于建设,大体和先秦道家并无二致;南北朝以后佛教在中国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佛教从根本上说是反伦理的,但是它的某些教义倒是可以和中国本土的墨家思想有所衔接;儒家伦理思想始终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毕竟经历了近千年的波折,直到宋代理学兴起,中国的伦理学才又由儒家思想作主导,此后直到近代并无重大变化。由上述说明可知,要认识中国传统的伦理学思想观念,还是要追溯到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一个明显的总体特点,就是伦理思想获得了自身所特有的形态,并建立起了许多各自不同的、内容丰富而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论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在理论上开始成熟。诸子伦理思想所提出和探讨的问题,几乎包括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所有理论问题,如:道德的本原,人性的本质,道德的作用,天道与人道,道德与法制,以及义利之辨,行为准则,道德评价,理想人格,修养方法等等。围绕着这些问题,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为以后所袭用的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所特有的道德概念和伦理学范畴,诸如:仁、义、礼、智、信、忠、敬、孝、悌、慈、友、惠、诚、忠恕、爱人、兼爱、中庸、无为、寡欲、逍遥、贵己、重生、自为、为我以及天道、人道、人伦、人性、良知、良能、良心、成人、至德、修身、养心、内省、克己、道与德、义与利、利与害、善与恶、荣与辱、公与私、志与公、性与命、性与情、学与思、知与行、性与伪、经与权、德与法,等等。其中,人性论是战国时期诸子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的理论基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善、恶论人性的德性主义,一是以自然本能论人性的自然主义。从不同的人性论出发,引出了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伦理学说。人性论的产生,使诸子在道德本原的问题上开始摆脱宗教观的束缚,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人类对自身道德生活的自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义利之辨,它发端于春秋,以后一直贯串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全部进程。其实质归根到底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即公与私的关系,在理论上则体现为道义论和功利论两种倾向。儒家的义利观具有道义论的性质,墨家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法家的唯利无义则是一种极端的功利主义,道家主张摆脱世俗道德和利害冲突的束缚以保全自身,因而对义利之辨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这在庄子那里尤为典型。义利之辨作为道德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或行为方针,最后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道德修养。西方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哲学,但却有着发达的伦理学。这种说法的前半句经不起推敲,而后半句无疑讲得非常准确。中国古代丰富的伦理学遗产应当如何继承,这是今天全人类都须面对的课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9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古代的历史观
下一篇:古代的人口思想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