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古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59 评论: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凝聚力,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优良传统之一。早在战国末期,就有了“爱国”一词。《战国策》记载当时秦欲吞并西周,就有“周君岂能无爱国哉”的说法。东汉献帝时,更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文字。报国报民是中国人最大的人生价值,历史上既有苏武牧羊、岳飞抗金那样大义凛然气吞山河的英雄事迹,也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传世名言,更有许多默默无闻勤劳朴实却创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精神文明的普通百姓。可以说,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同时,爱国主义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内涵也有变化、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总体上说,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是和多民族融合的中华统一国家的逐步形成相适应的。

岳飞像

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一)抗击外侮,收复国土。每当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也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空前高涨之时。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反映了他一心许国却报国无门的痛苦。南宋朝当金兵大举南下时,不仅有抗金名将岳飞横刀立马浴血奋战,也有北方人民奋起自救,甚至以“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自刺其面,抗金义军遍及大河南北。另外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等,都是妇孺皆知的爱国故事。(二)平息内乱,反对割据。如郭子仪平息“安史之乱”,康熙帝戡定“三藩之乱”,对不利于国家稳定、国土完整的内患予以坚决的抗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的统一。而陆游的诗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更反映了他渴望祖国统一的政治理想和爱国之情。(三)出使边塞,促进团结。如苏武出使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虽历经险阻,却不屈不挠,为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四)忧国忧民,改革弊政。关心国家治乱和人民疾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正是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确的政治责任感,尽心尽职的奉献精神,使他们为民请愿,治国安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屈原不惧路之漫漫而上下求索,林逋“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乃至王安石变法,海瑞正直为官,都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可贵精神。在他们看来,居官位却提不出好的政见是很可耻的事;无功食禄,是连狗猫鸡也不如的事。(五)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历史是英雄人物与普通劳动人民一起创造的,普通老百姓眷恋故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勤勤恳恳辛苦劳作,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今的概念有所不同。因为“国”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内容。中国古代的“国”首先是与民族有关的,贯穿历史的“夷夏之争”都是以汉族为国家的主体,所以爱国往往表现为抵抗外族入侵,处理民族纠纷。如苏武牧羊所表现的对汉民族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岳飞矢志不移地抗击金军,以及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所反映的,都是与历史特点有关的爱国内容。另一个特点是报国爱国与忠君密切联系。在以宗法家长制为核心的封建等级社会中,许多精忠报国的人往往把国家与当时的王朝、所事的君主联系在一起,谏君投江的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乃至岳飞镇压农民起义等,都反映了这一点。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不可苛求古人。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历史上有些思想家的确思考过君主或王朝与国家天下的关系。自孟子以来就有以民为本,以济世安民为己任的思想,而清初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行世的顾炎武,就明确区分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认为作为朝代指称的“国家”只能代表君臣的意志,与平常百姓无关,而“天下”是地域、民族概念,“保天下”才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他的思想既反映了一些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的否定与抨击,也深化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宫廷音乐
下一篇:古代的创世观念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