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宫殿建筑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1 评论:0

宫殿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至今发现最早的宫室遗址是商代初期偃师二里头的殷墟遗址。殷墟遗址是商王盘庚移都到河南安阳后的宫室。这时的宫室与奴隶住所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早期都城平面大致呈方形,每面各有3座城门,东边有祖庙,西边有社稷庙,前为朝廷政区,后为商业区,宫室居于中心。城周围有城墙或濠沟环绕以作防护之用,围以高大城墙的就形成宫城。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遗址来看,虽是以宫室为主体,但是被认为宫室遗址的夯土台,往往处于城的一角。秦孝公时建的咸阳宫,南临渭水,北达泛水。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仿建六国宫室于渭水北阪之上,并又在渭水南岸兴建新宫。朝宫越建越大,现在测量到的秦阿房宫前殿夯土台遗址,东西约长1000米,南北约长500米,后部残高7至8米,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从文献记载和遗迹可知西汉长安城内有5所宫殿,各有宫城围绕,规模大,占地广。其中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有前殿等主要建筑及十几组宫殿,还有藏书处、藏冰室、兽园、渐池与宫署等建筑。长乐宫是太后居住的地方,位于城内东南角,北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在未央宫之北。后又建了桂宫、明光宫和长安城外西郊的建章宫,后者是园苑性质的离宫,内有大量殿阁楼台,还有河流、山丘及大片水面——太液池,宫中豢养着珍禽奇兽,种植奇花异草。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别兴建了许多宫殿,邺城、洛阳和建康的宫殿,大抵都集中在一个宫城内。宫城位于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宫城内有外朝、内廷两部分。隋唐长安城的宫殿,原来集中于一个宫城内,位于城北端的中部,背靠长安城墙。宫城以太极宫为中心,东有东宫,西有掖庭宫,分别为皇帝听政、居住的宫殿和太子的住所。宫城南有皇城,安置军政机构和寺庙。长安城内东部的兴庆宫及城外的大明宫、禁苑等都是后来兴建的。北宋汴梁宫殿也集中在一个宫城内。南部排列外朝的主要宫殿;北部是皇帝的寝宫及内苑。宫城以南设有御街,街两侧都有御廊。宫城外围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城垣,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的都城布局,并沿用于宋以后各代的都城。元代大都城内建有皇城,皇城内的主要宫殿称大内,位于城市中轴线上的南部 ,大内以西有御苑和隆福宫、兴圣宫。明清的宫殿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内城中间偏南。紫禁城外西侧利用金元时期离宫旧址,扩建成禁苑,太庙在宫城前东侧,社稷坛在宫城前西侧,宫城外又有一重皇城。宫城的中轴线都与都城的中轴线结合在一起,这个格局鲜明地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的周王城制度。明清的宫殿始建于明永乐五年,永乐十八年建成。平面呈矩形,纵深961米,宽753米。城墙表层不同于一般城墙的做法,是用特制的细泥澄浆砖砌成。每块砖五面经过砍磨,干后灌浆粘固,这种“磨砖对缝”的做法,民间只有极讲究的建筑上小面积使用。而紫禁城的墙,长达3.4公里,高10米,两面都是磨砖对缝的墙,表面平整光滑,既安全又坚固,宫城的尊贵可从这种特制的材料及精致的做法中看出。城墙外环绕有护城河,两边用大条石砌成陡直的驳岸,称为筒子河。巍峨的城墙,密布的雉堞,深深的筒子河,给宫殿建起了坚固森严的卫护屏障;雄踞在城台上庄重的城楼和矗立在宫城四隅精巧的角楼,又赋予宫城以特有的建筑艺术风貌。宫城内大体可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前者位于南部,占据宫城大半部分面积;后者位于北部,占小半部分面积。由近千座单体建筑的殿堂组成各宫,各宫又纵横组织在一起,形成以南北纵向排列为主的庞大建筑组群,特别突出中央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次序,布置了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大殿和帝后居住的寝宫。在其后部内廷部分,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后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中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形成的一条横向轴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心殿,它们的后边,是由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等形成的两组建筑群。在这几条轴线之间,还穿插布置了一些宫殿及附属建筑。明清两代在建筑上都曾有过改建扩建,但是现在仍然大体上保持着明初的布局。这个布局,把庞大繁杂的紫禁城,按照功能要求,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使各宫殿之间能统一协调,相得益彰地发挥空间艺术效果。居于中央轴线上的宫殿,以一系列变化丰富的空间,体量雄浑、外形壮丽的建筑和严谨对称、有主有次的庭院布局,表现出庄严肃穆,独尊天子的威武气势。明清的宫殿,继承了中国宫殿的艺术传统,从宫殿建筑的发展来看,如果说秦汉时是凭借规模巨大的宫殿建筑和广阔的面积、自然变化的地形,来显示帝王的威势,那么明清则是以庄严富丽的宫殿建筑及把都城与宫城连成一气的规划布置,创造出了雄壮宏伟的气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9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