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供奉宫廷的戏曲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1 评论:0

中国戏剧,现今人们往往通称之为戏曲。根据现今可知的资料,它职业性的出现最早是由供奉宫廷的优伶艺人将民间生活片断作扮演性的演出。如传说公元前7世纪时在楚王的一次宴会上,宫廷艺人扮作已死的贤相走了进来。楚王以为那贤相还没死,高兴极了,叫他赶快来做宰相。艺人唱道:“楚国宰相做不得,他的儿子没饭吃!贪官灭身家;清官砍柴卖。再做楚相,不如自杀!”原来那贤相妻儿卖柴度日,生活非常困苦,艺人很同情他们,想出这个办法来告诫楚王,楚王就赶快设法解决了。扮演性的宫廷戏曲,实际上原是一类民间歌舞小戏“戏弄”。戏弄,应事应景,即兴编演,随口成歌。古代传留下来的记载中,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名叫《东海黄公》,两个演员,一个装扮道士,自称东海黄公,能作法收伏老虎,一个演员装扮老虎;两个打了起来,结果那道士被老虎吃掉了。这个小戏有很多舞蹈和滑稽表演,在节日时宫廷举行的文艺活动中演出。另一个名叫《踏谣娘》,一个演员装扮妻子,唱着歌谣,指责醉酒装疯的丈夫;那扮丈夫的演员做出窝窝囊囊又装腔作势要打妻子的丑态。围在边上的人群一边踏着步阵一边和唱着“踏谣娘来,踏谣娘苦和来”。这个小戏一时间很是风行。流传到宫内,成为供奉宫廷的戏曲活动中的一个节目。“戏弄”这些民间歌舞小戏往往就是这样一些短小的段子,以戏谑、滑稽取悦于人,在帝王们“体察民情”的名义下,以“世间俗态,点缀太平”而进入宫廷,长期成为中国宫廷中戏曲的主要形式,在过年过节和宫廷宴乐时演出,以供笑乐。

在宫廷表演这类笑乐性的活动时,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传统:艺人们可以用应景性的插科打诨对时政甚至帝王进行讽谏,而且(按传统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艺人可以不受惩罚,为了表示不惩罚艺人的信用,主者还须赏赐绢匹,特称“压惊绢”。中国历史上留下很多这类故事。如在五代时,有一次,皇帝和一个宫廷艺人逗乐,叫人把他的脑袋按在水里,过了一会,放他起来,问他怎么样?艺人回答说在水里见到了屈原。皇帝斥他胡说。艺人回答说:“屈原对我说,他那时是因为遇到了昏君,所以投水死了。你难道也遇到了昏君了么?”皇帝想了想,笑起来,赏了他“压惊绢”。又如在南宋初,有一次宫廷宴会,上了一道馄饨,皇帝嫌煮得“生”了些,说“该死”,厨师就被判了死罪。这时有三个艺人正装扮书生上场做戏,一个演员问其中一个演员是哪年生的?回答说:“甲子(年)生。”又问另一个,回答说:“丙子生。”那演员就向皇帝奏道:“这二人都应杀!”皇帝惊问: “这二人犯了什么罪?”那演员说了: “��子(甲子,即饺子)生、饼子(丙子)生,与馄饨生同罪。统统该死!”那皇帝听了,大笑,就把煮馄饨的厨师放了。戏弄,在宋、金称“杂剧”、“院本”。而宫廷艺人用趣话向当朝进行讽谏、君主赐“压惊绢”的这个传统,在13世纪末,元灭宋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戏曲供奉于宫廷,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接演给帝王们观看供其笑乐,一种是歌功颂德,向人们宣扬皇帝万万岁。戏弄“小戏”也可以演化而成很长的“大戏”。其内容,有两大类,就如上述是以“世间俗态,点缀太平”,其题材大多是民间生活琐事、趣事,用以歌颂“皇帝英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欢乐”。如在元宵节演《太平乐事》,即演员扮演卖假花的、卖脂粉的、卖柴的等等,与扮演货郎的演员争相比夸,各说自己的货物好。三百六十行都可以一一上场打趣,无非是“灯市景物,点缀太平”,可以长到没完没了,也可以随时结束。再一个方面,是借“神仙麟凤”歌颂“皇帝万万岁”。如《蟠桃会》,说是西王母做寿,天上、地下、洞府、海外的各路神仙都去拜寿,各有各的去法,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礼物,千奇百珍,无非就是各路官员用来朝贡给宫廷的。同样也可以没完没了,也可以随时结束。这种“演仙佛、麟凤、太平击壤之剧”的所谓“大戏”,从古籍记载上看,似始于元末明初即14世纪,到清代而大盛。不但在宫廷、京城演,更在皇帝出巡所到的地方演。如清代乾隆皇帝6次南巡,在南方的扬州以至整个江南到处都做这种所谓 “大戏”,为了演出,还专设机构掌管戏班。这后一类戏才是宫廷戏曲,也就是说,到清代中叶即18世纪时,中国才出现了真正宫廷性质的戏曲。然而,那是些怎么样的戏呢?《九九大庆》、《万寿无疆》等等,每一部动辄100本,须接连不断地演几天几夜。这些戏据文籍记载不下数百部,而事实上并没有人看,非但皇帝不看,老百姓也不看,尤其是那些“仙佛麟凤大戏”,只有一些官员为了要显示他们诚意颂圣,硬着头皮观看,有时还得跪在地上看。这种戏一本都没有留下来。可以说,中国宫廷戏曲在诞生之时就已经死亡了。那种“大戏”虽然很长很长,而在戏剧结构上,实际上还是一个一个的戏弄段子的凑合。

供奉宫廷的还有另一类戏曲。就在清代的乾隆皇帝南巡,出现演戏热潮之后,扬州的官员们更将各种戏班送到北京,进了宫廷。其中唱“乱弹”的一些戏班在京城、在宫内得到了贵族们的喜欢。乱弹也因而在“唱、念、做、打”等场上技艺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京剧”,慈禧太后就特别喜欢看京剧。京剧是入宫廷为供奉、在京城形成的戏曲,不能不带有某些宫廷的痕迹,但它并不是宫廷戏曲。究其性质,仍属中国民间戏曲的一支。1911年,中国推翻帝制,京剧走出了宫廷,从北京而风行于全国。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工艺的演变
下一篇:宫殿建筑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