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从产生那一天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是按其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发展,不断演变。这是由于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意识形态(政治、人文、民俗、宗教信仰)在不断变革等客观因素,促使工艺品种、装饰题材、美化形式、艺术风格等发展和演变。其演变和发展的源头就是原始社会的彩陶文化。
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以黄河流域为重点的彩陶文化中,先民们已经创造了服务于生活的无数器皿造型和装饰图案,由于是在原始共产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彩陶的图案内涵只有反映人们的生存、生产活动以及对原始宗教——图腾的崇拜,不可能在作品中反映阶级观念。因此,天真、稚拙、纯朴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而且,成熟于商周时期的龙凤、饕餮、云雷(回)等传统图案,在彩陶文化中已初露端倪。
以青铜文化为特征的商、西周、东周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材料——青铜是冶金技术发展的结果,可是不难发现青铜工艺的鼎、鬲、碗、盘、壶、豆等器皿是在彩陶文化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同时增加了卣、觥、觯、角、爵等酒器。由于奴隶社会尊神、尊礼的观念形态统治着人们的意识,所以以祭祀为宗旨的青铜礼器也随之发展。从装饰图案来看,以龙凤为主体的图形充满神秘色彩,造型比彩陶上的龙凤更加规矩、严谨。源于原始社会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中的“兽面纹”,此时已演变为饕餮纹,此类纹饰和造型表现出一种规矩、严谨、狰狞并带有神秘色彩的艺术风格,和彩陶迥然有异。反映在帝王祭祀方面典型的“十二章”图案“衮服”,更是阶级社会工艺图案传统的发展和演变,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意识形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深刻影响到工艺美术的演变。这一时期突出的工艺美术是漆器工艺,其彩绘图案依旧沿袭商周时期的龙、凤、夔、云雷等传统题材,同时增加了道家的神仙观念,如飞人、羽人等新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车马、狩猎图案更是对尊神文化的突破,理性观念逐步取代神灵观。那种规矩、严谨的青铜器云雷纹,从衬托主题的地纹一跃而成为漆器工艺的主题纹饰,并发展为奔腾流畅的云气纹,其装饰风格演变为活泼、奔放、新奇。以红黑为主的漆器色彩,既继承了商周漆器的原味,又成为以后数千年中国传统色彩的根基。
亚其爵 商代晚期
汉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一个发展高峰,以“汉画”(画像石、画像砖、瓦当)为代表的两汉工艺美术,与当时建筑的发展和厚葬成风密切相关。当然,所有汉画依旧离不开龙凤艺术。神话题材(西王母、伏羲、女娲等)及历史故事(禹铸九鼎、荆轲刺秦王等)与儒、道两教的发展不可分割。受社会意识形态和工艺技术的制约,汉画的美学特征演变为苍劲、雄伟、古拙的新格局,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力量向外进发的时代气息。唐代的文化特征有三:其一,是佛教及佛窟艺术继续兴盛。唐代的敦煌、龙门、云岗、麦积山等佛窟塑像和壁画,均已演变为民族化的艺术品。其二,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各方面普遍吸收外来文化。反映在染织方面的诸如“联珠团窠”等纹饰,是吸收波斯萨珊王朝的装饰风格。狮子、葡萄、石榴等装饰题材也是吸收西域文化的结果,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三,专制统治的相对开明(如科举制)影响着工艺等艺术的世俗化。牡丹、芍药、鸳鸯、蝴蝶等现实花鸟题材的增添,便是世俗文化、田园诗歌等在工艺美术上的直接反映。唐代工艺美术出现的丰满、健壮、富丽的美,既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
宋元时期是农业、手工业、商业的长足发展的时期。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形象而又生动地反映了京都商业、手工业等的繁荣景象。以“五大名窑”为特点的两宋陶瓷工艺美术,也是在继承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着。除造型外,刻花、划花等技法及艺术特征和五代青瓷一脉相承,但从包括丝绸等工艺在内的总体风格而言,已演变成清新、秀丽、工整的美,逐渐趋向写实。这不仅与工艺技术的发展有关,也和当时宋徽宗赵佶等提倡、崇尚花鸟画写真分不开的。宋元时期工艺美术的一大特点,是吉祥图案迅速发展,自宋元至明清,凡各类工艺装饰几乎都离不开吉祥图案,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一切都围绕着真、善、美的理想,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构成一部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感染力强的中华民族图案巨着。
明清时期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陶瓷、织绣、漆器、雕刻、金属工艺等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服务于宫廷的特种工艺,制作技艺超过任何历史时期。除明式家具保留古朴、典雅、大方的审美特点外,以宫廷艺术为代表的各种工艺品从乾、嘉以后却演变为华丽、细巧、繁缛的美,越来越追求图案的写实。然而无论是装饰题材、象征内涵以及各种表现形式,仍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特色,这一客观事实充分证明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是以古老的华夏文化为总根源,少数民族文化起的是充实、丰富汉文化的作用,所以蒙元、满清的统治中国,无法改变汉文化的本质和艺术风格。同样,外来文化的不断传入,尽管初期一般是对外来艺术形态的模拟,但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也逐渐融合于中华民族文化,任何外来文化也都不可能取代或改变传统汉文化的本质特征。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汉代西域文化、佛教文化,唐代的波斯文化以及清代的“罗可可”、“巴洛克”等等文化,也都只能起到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17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0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