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四书》之一,大学就是大学问。此篇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大学》的作者开宗明义就提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修明天赋的光明德性,“亲民”就是善待并管理好臣民百姓,“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三条在中国古代社会被认为是读书人一生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所以又叫做“三纲领”。三纲领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来达到,这八个步骤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工夫,目的是为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效果,身修好了,那么就会家齐、国治、天下平,其中平天下是修身的极致。所以说,修身是根本。
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事物而获得是非、善恶的知识。这是诚意、正心和修身的前提。诚意,即真心实意。《大学》认为,人有了是非、善恶的知识后,就应该真心诚意地去践行它,扬善去恶,做到诚心而不自欺。正心,就是要排除各种感情欲望对理智的干扰。《大学》认为,只有排除情欲等各种因素对理智的干扰,才能使心符合人伦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心正”的境界。以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这个目的。《大学》认为,个人不断磨炼砥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则家可教而齐,使父子兄弟每个人都符合道德规范要求。齐家而后才能治国,治国而后平天下。《大学》视家为国之本,认为家庭道德是国家安治和社会道德风尚的根本,一个家庭讲道德规范,慢慢就会波及开来带动其他家庭,随后整个国家都会如此。《大学》还特别注重统治者自身道德的作用,因为他们的举止言行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如果统治者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家族中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被统治者就会跟着仿效,这样,整个社会的秩序就稳定了。相反,如果统治者自己不行正道,整个社会风气也将随之败坏。《大学》强调了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大学之道的观念作为传统社会教育的第一课,成为长期影响中国人的基本观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3-01-20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