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大晟词与周邦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51 评论:0

北宋后期,由于太平日久,士大夫阶层的社会生活弥漫着歌舞升平的享乐氛围。宋徽宗本人精通音律、绘画、书法,注重艺术享受。为了审音定乐,他设置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大晟府,任用一批文人搜集和审定前代与当时流行的词调,确定四声平仄,并创制新调。由于极度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所以大晟词的声律模式相当规范、精密,富有音乐美。大晟词人中,周邦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着有《清真集》。少年时落拓不羁,后因献《汴京赋》得官,徽宗朝被任命提举大晟府,专事音律研究和作曲填词。由于精通音律,所以他的词特别讲究合乐,要使每个字的声律都严格合乎乐曲音律。如果说苏轼的革新词风使词向文学回归而与音乐渐趋分离,那么,周邦彦的作品则使词的音乐性得到巩固。因而,前者重挥洒性情,故而有旷达放任之气,后者重精雕细琢,以婉约精美见长。

周邦彦《清真集》的题材和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和羁旅愁绪,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他作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主要成就是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方面“独步一时”。

自柳永以来,词人们渐作长调。长调既要善于说破,又要形容曲尽,且还不能流于口没遮拦的大段倾诉,而要含蓄能留。周邦彦之前,长调词的结构往往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柳永《八声甘州》等,结构形式比较单一,上、下片之间的联系也有欠密切、融通。而周邦彦词却在这方面有较大进展。周词极讲究谋篇布局,如其名作《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首词以柳写送别,起笔由眼前柳色触起回忆,翻到折柳送别的旧事,点明主题;换头宕开,由“灯照离席”之眼前景象,于倏忽之际转到“望人在天北”之未来景况;最后一节又由送别之地的场景描绘,翻入对往事的追忆,一腔哀愁,无限缠绵。这样一首三叠的长调,他写来却丝毫不见冗长繁琐,层层曲折,于回环间反复渲染感情。周邦彦集中的长调词,如《六丑·蔷薇谢后作》、《瑞龙吟·章台路》,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于曲折中层层翻转,愈深处愈见情致,有曲径通幽的美感。

与这种章法上的回环有致相应,周词对语言的锤炼也注重含蓄精巧。周邦彦在词中大量使用景语,使情融于景中,自然浑成。如前举《瑞龙吟·章台路》,分明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他却只以“褪粉梅梢,试华桃树”写当年初识旧事,以“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纡纡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写如今重访不遇的愁绪,景语起,景语结,物是人非的遗恨便如水墨画般渲染开来,弥漫全篇。周词语言的含蓄,还表现在喜欢化用前人语句,以代字为语,如以“桂华”代月、以“翠葆”代竹等,以形态、风姿来描摹事物,可谓极工致精巧。

可以说,周邦彦在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方面的努力使词向精致化方向发展了,这或许是大晟词人在词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刺绣的地方特色
下一篇:大学之道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