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刺绣的地方特色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5 评论:0

中国古代的刺绣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因存世实物很少,史书又无详细记载,故难以探寻其风格流派。直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顾名世于上海筑有“露香园”,其子女和妻媳擅长绘画与刺绣,绣品被称为“顾绣”,才形成流派。顾绣的特点是针如毫、线如发,工艺极精,善仿绣名人字画,几可乱真,故又称“画绣”,影响深远。到清末,由于各地绣品先后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大奖,才有被国内外誉称的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

苏州刺绣早在宋代已初具规模,市内有绣衣场、绣花弄等地名可佐证。到清代,许多宫廷绣工都来自苏州。清末,苏州沈寿继承顾绣传统,创“仿真绣”,使“画绣”艺术达到新的高峰。20世纪30年代,沈寿还创办过培养绣工的职业学校(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该校教师杨守玉又创造了“乱针绣”,使“仿真绣”更能绣出逼真的字画。苏绣的主要特点是针线都细如毫发,绣工极细,针法多样,善于绣制各种绘画、人像,形象传神,秀丽雅致。后来又创“双面绣”,即正反两面的图像、色彩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双面异绣”更具地方特色,即某一动物造型可绣成正反两面相异的形态,技艺之精,堪称一绝。当代着名艺人有顾文霞等。着名工笔画家陈之佛先生生前曾专门为苏绣设计画稿,对促进苏绣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湘绣,是在民间刺绣和吸收顾绣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首开“吴彩霞绣坊”,因其绣品精致典雅而逐渐出名。后来,宁乡画家杨世焯参与创作设计反针法研究,逐步使以实用品为主的湘绣发展为画绣,其特点之一是以鬅毛针绣的狮、虎之类的猛兽见长。绣工能将坚挺有力的狮毛如实再现,且具有质感。其次,在绣花卉图案时,采用无拈绒丝线刺绣,使绣品更加细致。湘绣色彩喜用退晕法,浓淡相配,富有立体感。产品中实用品、观赏品均有。

蜀绣是四川成都名产。早在三国时期,四川的“蜀锦”就颇有名气,蜀绣的发展与蜀锦是不可分割的。清道光时期,成都绣花铺很多,并逐渐发展成一种外销工艺品。蜀绣最大的地方特点是其面料一般用软缎,丝线色彩丰富,善绣幅面较大的被面、被套。画面庞大,构图丰满,色彩艳丽,气势恢弘,如同一幅幅大型挂屏,艺术价值很高。枕套、绣衣等也是蜀绣产品的组成部分。幅面虽小,但花鸟鱼虫等针法多样,绣工平整,片线光亮,也强调立体感。

粤绣又称“广绣”,其历史悠久。清初屈大钧《广东新语》、朱自钤《存素堂丝绣录》等专着都记述了粤绣的地方特色。清中叶广州开商埠后,促进了绣品贸易的发展。粤绣最大特色是无论实用品或观赏品,都体现出五彩缤纷、华丽夺目、喜气洋洋、欢乐热闹的美学品格。尤其是凤凰牡丹之类的传统图案,强烈的对比色,渲染出富贵满堂的深刻内涵。据记载,早在明代,粤绣就曾用孔雀羽编成线刺绣,其色彩效果更为夺目。18世纪的“纳丝绣”系用“羊皮金”作图案的衬底,绣品金光闪烁,更为精美,被人们称之为“皮金绣”。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6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