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近代才有的词,而且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古代中国虽然没有人格这种说法,但有类似的观念,也有类似的词汇如人品、为人、品格。关于人格类型的概念是西方理论家提出的,中国古代也有比较接近人格类型观念的思想。孔子提出人可分为三种:狂、狷、中行。狂者进取,有较高的理想和抱负,自信,但不一定能言行一致;狷者有所不为,谦虚谨慎,但没有很高的理想;最理想的人格是中行,兼有狂、狷之优点而无其缺点。还有一些思想家对人格类型作了更详尽的划分。关于高尚人格和独立人格,中国古代是特别强调的,简单地断言中国人长期处在封建专制之下,从而养成了奴性人格,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是对传统文化的厚诬。中国自古就有独立人格的观念,主张人应当有不受外界势力压制的独立意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强调了独立人格。历史上能够把这种观念付诸行动的仁人志士实在是不胜枚举,不仅仅限于通常提到的那些着名人物。一般地说,先秦儒家试图把人伦关系和独立人格统一起来,且在现实中并未感到特别大的压力。秦汉以后,特别到明代以后,专制主义日益强化,但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仍然争取人格独立。汉末一批士大夫知识分子反对代表皇帝的宦官势力,导致“党锢之祸”。明末的东林党人也起来反对当权派,认为“是非”不应由朝廷来决定,而应由知识分子来决定。而黄宗羲正是继承和发挥了这一思想,表现出一种初步的民主观念和人格独立姿态。
孟子曾经把人分为三种:一是事君人,即专门侍奉、服务、迎合国君个人的人,这种人没有什么价值;二是安社稷人,即把安定国家、社稷作为自己职责的人,这种人并不完全听从君主个人好恶的命令,有一定的独立人格,但其价值也不很高;三是“天民”,是最高的一种人格,这种人认为,在天地间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自己的原则,可能事君,也可能不事君,这取决于君主对我的态度,听从我正义的主张,就帮他的忙。孟子实际上揭示了三种人格,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出处的三种态度: 一种是不顾廉耻,没有原则,也没有独立人格;一种是士为知己者用的狭隘荣辱观念;还有一种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天下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觉性,且根据自己的原则来发挥作用。这后一种态度可以说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表现。人格问题,还涉及自我实现的问题。中国自古就有类似现代自我实现的观念,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最高的人格,但每个人都有做尧舜的可能性,人人都应当把这种可能性实现出来。孟子认为尽心、知性、践形,养成“浩然之气”,达到与天地合德,万物皆备于我,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途径。其实,这既是自我实现,又是自我超越,是人格的最高境界。宋明理学发挥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如果觉得孟子和理学家的说法太高远的话,那么就来看孔子所作的简单的概括,孔子倡导的人格具有“三达德”,即智、仁、勇。孔子还作出了切实的范例,他的弟子认为,孔子“学而不厌”就是智,“诲人不倦”就是仁,既仁且智,就是理想人格“圣人”了。
采薇图 宋 李唐
殷商诸侯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于武王伐纣后,以食周朝的粮食为耻,隐于首阳山,采食野菜充饥,最后饿死。伯夷、叔齐被后人视为宁死不失节的楷模。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5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6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1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0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