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常州词派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18 评论:0

常州词派是崛起于清代中叶乾隆嘉庆之交的一个文学流派,主盟词坛达百年之久,对清代后期词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该派创始人张惠言编有《词选》,序中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它成为常州词派的理论纲领,即用以《诗经》为代表的儒家诗教为基石,提出了三个理论支柱: 尊词体、崇比兴、区正变。张惠言认为:“词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这就在思想感情的内涵上推崇词体,使词也承载起诗歌的政教功能,与此相适应,词可以表现感士不遇、忠爱之忱两方面的内容。从这一要求出发,张氏主张填词要用比兴手法。比兴寄托具有隐喻性、暗示性、多义性,可以使狭隘的题材表现出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作为这种理论倾向的实践范本,张惠言推尊温庭筠词,他认为温词都是美人香草的比兴之作,是为正声。因而,张氏自己填词亦力求如此,如其《木兰花慢·杨花》: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垂又飞还。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 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词明写杨花,其实是词人的自我刻写。上阕写际遇的冷落坎坷,下阕则抒写心志的清高自洁。结句将“春恨”、“愁影”化为点点泪痕,正是怨而不伤的品格,极得儒家诗教温柔敦厚之旨。

在理论上发扬光大张氏之说而使常州派成为有清一代壁垒的是周济。他把常州派的经学本位词论回复到了文学本位,发展了张惠言的本体论、创作论、作家论。周济认为,词应该抒写与时代盛衰息息相关的主题,反映出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而且这种感慨应该是词人个体的由衷之音,来自主体的心灵。关于比兴寄托,周济提出“浑化”的审美要求——疏密相间,虚实并至,并给出了一个学词途径: 问途碧山(王沂孙),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这一说使清人的词作渐渐走向了追求形式,以寄托为装潢手段的路子。周济本人词作就有太过隐晦之憾,尤其是咏物词《夜飞鹊》之咏海棠、《金明池》之咏荷花等,“虽各有寄意,而词涉隐晦,如索枯谜,亦是一弊”。但他有些作品如《蝶恋花》(络纬啼秋啼不已)表现好景难再的萧衰,尚可说是周词中较好之作。另如《蝶恋花》:“宛转黄龙星采异,斗柄西斜,露气连江坠。啸夜鱼长人却避,烟波势欲无天地。万古消沉当此际,石燕嵯峨,空有凌霄意。独上危峰还独倚,北风吹冷水眶泪。”从词中表现出的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可见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的忧患之情,实践了他的理论诺言。

常州派成员众多,对清词发展影响甚大。张惠言时,同调者即有其弟张琦及友人恽敬、左辅、钱季重、丁履恒、陆继辂等人;周济之后,则有谭献、陈廷焯为其后继;直到清末民初,尚有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朱孝臧四大家为其余脉。可以说,从嘉庆年间开始直到清末,整个词坛,几乎都是在常州派的笼罩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4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