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曹丕的文学观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4 评论:0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五年袭位为魏王、丞相,同年代汉称帝,即魏文帝。曹丕不仅是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着名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其理论观点主要见于《典论·论文》一文。

汉末清议之风盛行一时,曹操执政之后,鄙弃儒学而提倡名法,不再以仁义道德选拔人才,而强调实际才能,唯才是举。当时的才性之争,即人的才能与禀性关系的争论,是直接为政治上的这种需要服务的。曹丕的《典论·论文》论述作家才性与文体特征之间的关系,也与这种时代背景直接联系。在《典论·论文》中,曹丕以王粲等建安七子为评述对象,指出作家才能各有所偏,通才极少,一个作者,很难做到写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得心应手,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他说: “王粲长于辞赋,翰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分析作家才能各有偏长的同时,曹丕还率先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的观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本同,指一切文章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这个根本点上是相同的; 末异,指各种形式的文章又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点。曹丕分文章为四科八种,而把诗赋合为一类以同其他各类相区别并指出特点是“丽”,表明他已注意到文学的美学特征。

曹丕还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着名论断,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气”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亦即渗透在作品中的作家的个性气质。各个作家不同的个性气质,形成了文学创作的不同风格。

此外,曹丕还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从未有过的评价,从而强调了文学的独立地位。他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把文章看成经邦治国的工具。按照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原则,立言次于立德、立功而位居最末,但曹丕把它提到最重要的地位,认为文章才是真正不朽的事业,可以使声名传于后世。这样,就会鼓励文人致力于文章写作,并对此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文学理论开始由侧重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转向侧重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因此,曹丕的文学思想可以看成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的标志。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3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炳灵寺石窟
下一篇:常州词派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