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7 评论:0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西游记》主要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3部分:第1至7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第8至12回交代如来说法、唐僧出世等取经缘起; 第13回至末尾叙述取经历经种种厄难,终成“正果”。

从唐代玄奘天竺取经,到吴承恩写定此书,前后经过了900年的漫长岁月。“西游”故事的产生、流传和演变,也可以划分出历史故事、佛教文学、平话、戏曲、长篇小说等5个阶段。这是一个历史向神话演化的过程。其间,无数民间艺人和无名作者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为吴承恩的创作提供了主要素材和良好基础。

人们通常把西天取经理解为对正义事业和光明理想的追求,认为参加和支持这一事业象征着正义,而反对和阻碍这一事业则代表邪恶。因此,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情节,表现了正义不断地战胜邪恶和克服千难万险达成远大目标的主题。

孙悟空是全书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这位人们喜爱的理想人物、英雄人物,具有猴性、人性与神性三者合一的特点。大闹天宫时他表现出蔑视一切权威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西天取经路上又百折不挠、疾恶如仇;他集智慧、力量与勇敢于一身,有时又不免搞儿童式的“恶作剧”。关于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曾引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古岳渎经》,认为是淮河水神无支祁; 胡适则主张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是齐天大圣的原型; 神话学家袁珂则从无支祁追寻到《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夔。这些研究说明超凡的艺术想象往往有深厚的文学积淀作支撑。

《西游记》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了神话人物的神功神力与活动其间的幻想世界: 天宫、冥界、龙宫等;七十二变、三十六变、八十一难等;金箍棒、芭蕉扇、定风丹等; 身外身法,移山缩地法,借尸还魂法……这些都充满着奇特的想象和超自然的色彩。此外,在情节的紧张曲折,结构的前后照应,语言的生动洗练,风格的风趣幽默及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西游记》归入神魔小说一类。他认为明初《平妖传》开神魔小说之先河,后来又有《西游记》、《后西游记》、《西游补》、《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等作品出现。神魔小说创作在明代曾风靡一时。这类小说或借历史事件,或借流行的神怪故事,或借释道儒三教素材,运用超现实的幻想方式,将“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统摄于神魔二元之争的主题。如《封神演义》叙写的是历史上殷周交替和武王伐纣的传说故事,作者将历史事实、民间传闻与自己的想象虚构熔为一炉,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哪吒、妲己、申公豹等。又如《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写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荒诞的神魔争斗与各国的奇风异俗构成了全书的异域传奇色彩。但这些作品与《西游记》相比,在思想性与艺术成就上都相去甚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2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