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西厢记诸宫调》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212 评论:0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西厢掐弹词》、《弦索西厢》,一般称为《董西厢》,金代董解元所作。人们只知这位作者姓董,而所谓“解元”,则是当时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未必真是科举中的乡试头一名。

“诸宫调”是盛行于宋金元3朝的一种说唱艺术, 又名“掐弹词”。据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记载,“诸宫调”由北宋艺人孔三传所创立。在艺术体制上,“诸宫调”突破了它以前的说唱艺术在形式上仅局限于 一种宫调的格局,先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首尾一韵,然后再用不同宫调的“诸”种短套联成长达数万言的长篇,各种宫调之间又杂以说白,上下钩连,从而可演说长篇故事。“诸宫调”在说唱演出时,一般以弦乐(主要是琵琶)伴奏,南移以后,则多用管乐(主要是笛子之类)伴奏。

“诸宫调”在宋代颇为流行,不仅市民喜爱,且“士大夫皆传诵之”,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说唱艺术样式。“诸宫调”结构宏大,曲调丰富,对元代杂剧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现存“诸宫调”文本有《刘知远诸宫调》残篇、《天宝遗事诸宫调》部分曲文和全套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的故事蓝本是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但在规模、体制和艺术成就上都大大超过了《莺莺传》。它把仅3000字的《莺莺传》扩充为由14种宫调、193套曲子组成,共计5万余字的恢弘巨着。它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人物塑造、结构安排和语言描写上都较《莺莺传》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它抛弃了“始乱之,终弃之”的故事结尾,把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变为崔张追求爱情并终于欢庆团圆的喜剧。其次,它突出了张生、莺莺、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种矛盾冲突中细致刻画了人物形象。再次,《西厢记诸宫调》文辞优美,行文典雅俊秀而又不失清新活泼。当然,《西厢记诸宫调》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如人物性格不够完整、统一,结构也有枝蔓散沓之感等。

《董西厢》插图

《西厢记诸宫调》对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无论在情节安排还是人物塑造上,后者对前者都有着明显的因袭成分,就是在曲辞上,《王西厢》也大量承续了《董西厢》的优美曲文。当然,从总体而言,《王西厢》比《董西厢》更加完美,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1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