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儒林外史》与讽刺小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03 评论:0

清人吴敬梓所着的《儒林外史》,是一部着名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儒林”——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写他们在追求功名利禄时的性情、心术、卑劣手段、肮脏灵魂和当时腐败的道德风尚,从而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

明清两代,规定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考题出自“四书”中的文句,考生只能依据朱熹的注释来阐发经义而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文章形式则严格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手”等次序进行。这种死板的要求严重束缚了考生的才思,扭曲了应试士子的性情与心态。《儒林外史》的批判矛头,主要即抨击八股取士制度对社会各色人等的毒害。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周进、范进两个腐儒。两人皆热衷于科举,但屡试不第,周进60岁还是童生,范进直到胡须花白也仍然与功名无缘。为此,两人受尽了侮辱嘲讽,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周进竟至以头去撞贡院的号板而嚎啕痛哭、口吐鲜血; 范进则因意想不到竟然中举而兴奋得发了疯。八股取士的为害之烈由此可见。不仅如此,作者还将批判的锋芒,深入到当时社会的其他方面,揭露八股取士对世风人心的侵蚀败坏。范进、周进等未中举时,邻里乡党乃至妻子、岳丈均恶言相向,百般憎厌;高中后,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相与”,曲意奉迎。书中还提到其他许多亦深受八股毒害的儒士。鲁编修靠八股文起家,因此,他把这空洞僵死的文章当作学问精髓以教育培养后代。马二先生视举业为为官进身的台阶,认为“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所以,他虽然屡试屡败,却依然屡败屡试,钻研八股文的热情始终不息……像鲁编修、马二先生之流,可谓已是走火入魔,病入膏肓了。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曾祖父一辈起,家族中中举者不乏其人,可说是科甲鼎盛。吴敬梓自己18岁考中秀才以后,多次参加乡试都未能中举,屡遭族人、亲友歧视,因而迁居南京,卖文为生。36岁时,他原本有机会去北京参加廷试,但他托病辞绝了。从此绝意仕进,直至客死扬州。家族的盛衰变迁和自身屡试不中的经历,都与科举密切相关,而才识超人却屡试不中的切身遭遇,更使吴敬梓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僵死腐朽。于是,他绝意仕进,敝屣功名,以“跳出三界外”的心态和冷静犀利的目光,来观照、审视、剖析、批判八股取士的制度及其对士林的危害,故而能鞭辟入里。尽管他未曾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士人的丑恶,原因并非仅仅在于科举,而在于整个社会制度。

小说在艺术上的显着特点是它的讽刺性。鲁迅评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作者目光犀利,对科举考试的名不副实、营私舞弊,封建士人的利欲熏心、胸无点墨,礼教的虚伪残酷,官场的污浊混溷,官吏的贪婪暴虐,都有充分的认识,并将其形诸笔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进行辛辣而深刻的讽刺。对所嘲讽的对象,作者通常不直接表示贬斥,而是以简洁的描述状貌传神,绘声绘影,使之栩然于读者之前(如“众名士大宴莺空湖”一段,严监生口说“纲常”,心想银两等例)。对不同的人物,作者采用不同的讽刺手法,或皮里春秋,或画龙点睛,虽“无一贬辞,而情伪毕露”(鲁迅语)。笔调幽默含蓄而又犀利痛快,为我国讽刺小说之开山,后来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都受到其影响。

此外,此书的结构也颇有特色。全书共55回,系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故事连缀传递而成,无一中心事件或中心人物作为主干连贯全书,形式结构类似由众多单幅画组接成的长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