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解蔽》的认识论思想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41 评论:0

《解蔽》是《荀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着重论述认识论问题。它表达了一种可知论的思想,认为人在本性上有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事物的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人的任何认识都是正确的,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常常被事物的某个片面所蒙蔽,而看不见全面的根本的道理。《解蔽》分析了产生这种片面性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因为存在着喜欢与厌恶、始与终、远与近、博与浅、古与今的差异,因而容易使人只见一面不见另一面。主观上,人们又往往偏爱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对自己所偏爱的,唯恐听到有人批评,而对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又唯恐听到有人赞美。主客两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人受到蒙蔽,即产生偏见: 墨子蔽于实用而不知文饰,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怎样才能消除片面性的蒙蔽呢?荀子认为,必须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并且以道作为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那么,“道”又是怎样来把握呢?这要靠心的作用。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荀子把心脏当作了思维器官。他认为,心的作用主要是用理性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当然,也不排斥感觉的重要作用。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上,荀子反对轻视感觉经验的冥想,认为脱离感性的闭门思维,不管多么玄妙,也只不过是猜谜语;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仅仅依靠感觉是不够的。他用一个寓言来说明这个道理: 从前有个人,在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走路,忽然低头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是趴在地上的鬼,仰起头来瞥见自己的头发,又以为遇到了直立的妖怪,结果惊吓而死。可见,没有理性的作用,没有清明的思维,就不能确定感觉是否真实,也不能区分真相和假象。荀子着重分析了理性即心发挥作用的机制,认为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要把握道,就要做到虚、一、静。心能把知识积累起来(藏),但同时不能妨碍接受新知识(虚);心能辨别差异,同时兼知各种事物(两),但又必须专一,不能因见他物而分心(一);心是一直活动的(动),但不能让胡思乱想来扰乱正常的思维活动(静)。做到了这些,就可以认识圣人之道,判断是非,辨明疑问了。从认识史的角度来看,《解蔽》篇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对认识本身作了辩证逻辑的思考,这在以后是不多见的; 同时它对可知性问题,对认识的片面性、主观性的特点、根源的分析及对全面性认识的考察,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论述,对后人都很有启迪。

荀子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8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江格尔》
下一篇:《玛纳斯》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