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评价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所谓“八代”,即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在文学上这是骈文形成和繁盛的时期。由于骈文在对偶、音律、辞藻、用典、句法上的种种严格要求,往往使人们只注意到形式上的推敲,而忽视作品的内容,加之骈文成熟的齐梁之际恰好是浮艳文风泛滥的时期,因而在骈文创作中,浮艳虚华的颓废之风日盛,流弊所及直至唐代。针对骈文的这种弊端,早在唐代之前,就有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欲以帝王之尊、将相之权,以行政命令方式,予以革除,然无甚效果。唐代前有陈子昂,后有萧颖士、李华、贾至、独孤及、梁甫、柳冕等人,大力提倡古文,反对“八代”以来的骈文。所谓“古文”是相对“时文”(唐人对骈文的称呼)而言的,具体指秦汉以及先秦的散体文。但由于他们主要是理论倡导,故影响甚微,无力扭转局面。到了中唐贞元、元和时期,随着政治、经济上的改革之风,韩愈、柳宗元出来大力提倡古文,并逐渐在文坛上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和领袖,是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指导和影响着古文运动的发展的。
首先,韩愈学古文崇尚儒家之道。道的内涵,就是孔子所谓的“仁义”。写文章,“道”是目的,“文”是手段; “道”是内容,“文”是形式。其次韩愈学古文从不主张因袭摹拟,而是强调“师其意,不师其辞”,坚持“词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原则。在学古的基础上,又能变古,这使得唐代的古文运动不仅吸收了三代两汉散文的精华,也吸收了六朝以来的文学创作经验,使中唐散文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三,韩愈强调了现实生活对作者创作的重要性,提出着名的“不平则鸣”的观点,他认为坎坷而愁苦的人生经历能给作品注入深厚的内容。
韩愈不仅提出较完整的古文理论体系,更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成为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韩愈散文粗略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论说文。这类文章均有较强的政治性,言辞犀利,说理深刻,气势充沛,如《原道》、《原性》、《谏迎佛骨表》等,直接关系到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第二类是杂文。大多篇幅较短,但嬉笑怒骂,肆意为文,切中时弊。篇幅较长的如《送穷文》、《进学解》,用的是主客问答的形式,以幽默的笔调表现自身的坎坷遭遇,嘲讽社会上的庸俗习气,构思极为奇特。第三类是记叙文,《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些文章中,韩愈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既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又能以饱满的感情,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成为司马迁传记文学在唐代的新发展。第四类是抒情文,一些祭文、书信、赠序等均可归入这一类。这些文章于随笔挥洒中洞见肺腑,如《祭十二郎文》,在对过去家庭琐事絮絮叨叨的回忆中,流露出对兄嫂和十二郎的深切怀念,一唱三叹,低回往复,感情极为真挚,成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韩愈的古文,或诡谲,或严正,兼有各种特色,然总的风格却是猖狂恣睢、雄健奇宕。苏洵曾评其“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确实点出了韩愈古文的主要风貌。在中唐这场以古文反骈文的斗争中,韩愈开创之功不可埋没。唐代古文运动后,又有宋代欧阳修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而明代的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或多或少,也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古文的兴盛,在中国文学史上足足延续了1000多年。故韩愈之贡献确实可以概括为“上起八代之衰,下开千年之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7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3-01-02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