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出自《论语·雍也》: “樊迟问知。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的学生樊迟问怎么才算是有智慧,孔子回答说,真正有智慧的人专心致力于研究那些适合人事、对人相宜的东西,对鬼神,他们虽不否定它们的存在,但也不做什么研究,而是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这表明,孔子对鬼神是持一种怀疑、不相信的态度。所谓“敬鬼神而远之”,关键在一个“远”字,至于“敬”,孔子说过,之所以要敬鬼神,只是为了使老百姓因此而保持一种普遍的敬畏之心,使得教育者和统治者能以鬼神之名有效地推行教化和加强统治,其目的不在鬼神而在人事,敬鬼神不是因为崇拜鬼神,而是为了利用它们。当然,孔子当时虽然有这种对鬼神的不敬之心,但还不敢也不能直接表露出来。当时,鬼神崇拜的影响还非常强大,上至君王将相处理国家大事,下至黎民百姓解决日常生活的小问题,都经常要依靠祭祀、占卜和各种巫术活动来进行。迷信鬼神的人占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抱怀疑和不相信的态度,而且这些怀疑鬼神的人虽然不相信有鬼神存在,但这只是凭日常生活经验而来的一种想当然,他们还无法从理论上证明鬼神真的不存在。所以,孔子来了个非常委婉而又聪明的做法对它们存而不论。“敬鬼神而远之”,鬼神就算是有的,对之也不失恭敬之心,但是做到这点也就足够了,我们要关心的是人事,而鬼神与人事是没什么关系的,要远离、回避鬼神问题,不必去深究它。如果谁于敬鬼神之外还要去亲近鬼神,致力于探求鬼神之事,那么他肯定是个舍本逐末的胡涂人。
孔子的这种重人事而轻鬼神的思想也反映在他的天命观上。孔子所说的天命不是指鬼神的意志,而是一种在冥冥中决定人事成败的不可捉摸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似神秘,其实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人一旦认识到了天命,就可以在天命规定的范围内从心所欲,达到自由。可见,这种天命尽管包裹着一层不可捉摸的神秘的宿命色彩,其内核则是指一种人们可以理解和把握的客观规律。孔子在这里的态度是理性的,他强调的是人对天命的认知,关心的是人的现实状况,以及人如何通过自己(而不是通过鬼神)在现实世界(而非虚幻的天国)里获得自由。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生长地,反映在孔子思想中的这种重人事、轻鬼神,重现实、轻虚幻的理性主义倾向也就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派的一个传统。尽管儒家思想也包含有宗教崇拜的因素,而且后来还被神化、改造为宗教式的儒教思想,但这种理性主义传统一直未被抛弃。它的精神是理性的、实用的成分居多,也因此,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过欧洲中世纪那样的宗教狂热和宗教专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7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29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2-12-11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2-12-25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2-12-30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