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澶渊之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7 评论:0

生活在东北的契丹人对于开发祖国的边疆作出过不少贡献。公元916年,一个包括多民族的奴隶主政权——契丹政权,在我国北方出现了。创建这个地方政权的是耶律阿保机,史称辽太祖。契丹不断向南扩张,吞并幽州、云州等地,改今北京城西南的幽州为南京。940年,辽太宗耶律德光迁都南京,并于947年将契丹政权改称为“辽”。辽朝建立后,仍不断向南扩张,因而与宋朝多次发生军事冲突。宋朝为阻止契丹的南下,在边区开辟水田,由1.8万多名士兵进行屯田。但这种消极的防御,并不能有效地抵御辽兵的袭击。1004年,宋、辽政权之间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

这一年为宋真宗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率领20万辽军大举南下,来势凶猛。他们绕道保州(河北保定)、定州(河北定县),长驱直入澶州北城(河南濮阳),准备渡河南进。北方州县告急文书,一天数次,传到开封,朝廷大为震惊。宋真宗常常夸口说,如果契丹大军进攻,他一定“亲征决胜”,此时却面有难色,拿不定主意。朝廷诸官,也众说不一,主张各异。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是四川人,要求皇帝幸成都。这些不顾国家民族利益、贪生怕死之徒的主张遭到宰相寇准的极力反对,他力排众议,坚持请宋真宗亲自出征,以打退辽兵的进攻。他认为:“今天子神武,将帅和协,若车驾亲征,敌自当遁去。”另一位年长宰相毕士安亦同意真宗亲征。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王钦若被调出朝廷,出镇大名(河北大名县),真宗决定亲征。

宋真宗从开封出发,一路观望不前,行军迟缓。在寇准多次催促下,于十一月到达澶州南城。当时,澶州跨黄河为南北二城,河上用船排列组成一座浮桥,是南北往来的通道。宋真宗到了南城,却不愿过河。由于寇准和禁军将领高琼的再三请求,真宗勉强到达北城。当真宗的黄龙旗插上澶州北城时,宋军一齐欢呼,“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可见北宋军民的抗辽斗志。

当时,集结在澶州周围的宋军有几十万人。辽先锋萧挞览率游骑进攻澶州,为宋军床子弩射中,当场阵亡,辽军士气大挫。同时,杨延昭统帅的着名的“杨家军”又在广信军(河北徐水东)截住南下的辽兵,他上书要求北宋朝廷团结军民,收复失地。他认为辽孤军深入,抢去的财物都留在马上,军队虽多,而人马已经困乏,只要宋军合力反击,完全可以打败敌军。但宋真宗面对人多势众的辽军,仍缺乏进攻的勇气和决心。毕士安到达澶州后,又力劝真宗厚贿契丹,以求达成和议。在北宋军民的合力反击下,辽兵处处被动,此时更深感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于是,也想利用和谈,取得军事手段所得不到的东西。

于是宋辽开始议和。辽声明此次进兵是为了索求周世宗在位时所占的“关南地”,宋严词拒绝,但宋真宗同意满足辽在物质方面的需求。经过几次交涉,双方终于订立盟约,其主要内容为: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二、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逃亡越界的人,双方立即遣还。澶州又称澶渊,这次盟约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充分暴露了北宋皇帝的昏庸无能,但它在宋代的对外关系史上还算是光辉的一页,这个盟约对当时宋辽交界地区的安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76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