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半部《论语》治天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96 评论:0

宗法制度与专制制度的结合就有了“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国家在组织构成上的共同性。换言之,国是家的放大,家是国的缩影,君王所要治理的天下是“家天下”,君王所要依靠的理论也必须同时适应家庭和国家,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用“孝”和“忠”沟通了一家之主和一国之君,使在家孝父母,在国忠君主成为当然之理。由于忠孝的思想绝好地契合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格局,“孝”的观念被历代统治者认同并倡导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论语》凡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所以要看清原始儒家的本来面貌,不读《论语》是不行的。《论语》成书伊始,即成为儒家经典,后来西汉董仲舒提倡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论语》成了天下读书人的必读之书,明清科举考试还以《论语》等四书中的语句命题。《论语》之所以为历代推重,不全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认同和倡导,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其中体现的思想适合古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故老百姓乐于接受,并践之以行。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识字的人也懂得要对父母孝顺,要关心人爱护人。《论语》的中心是讲 “仁”,具体地讲就是 “爱人”,以人伦亲情来规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妥善处理好人我、群己之间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和谐,相处融洽,人们在爱他人、同情他人、宽恕他人的同时也时时处处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人心舒畅平和,各自安于本分(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这个意思)而不争,这就是君王所想要的 “治”。《论语》就是这样一方面维护了等级尊卑,并使之世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又通过忠恕仁爱来调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冲突矛盾。它不仅要求百姓忠于君王,也要求君王对百姓施以仁政,从而以孝和慈淡化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使两者之间的和谐成为可能。《论语》成为治理天下之法宝,还因为它一方面蕴藏着无穷的义理,同时又语言简朴,易于普及、深入人心。宋代程颐就讲自己十七八岁始读 《论语》,已晓得文义,后来读之愈久,愈感意味深长。

新疆唐墓出土的郑玄注 《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语相传出自北宋开国宰相赵普之口,赵普起家之前并未受过高深的教育,但他对 《论语》 读得用心,懂得辅君治国之道,对宋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他称自己只用半部《论语》辅佐宋太祖打下江山,再用半部《论语》就足以治天下、致太平。这一传说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才流传开来的,未必实有其事,但是,从中可见 《论语》 一书在古代社会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论语》中的基本思想被化到许多启蒙读物中,如 《三字经》“性相近,习相远”,就基本上是 《论语》的原话。而 《论语》 本身也是一般受教育者最早的读本之一,所谓中国古代的教化,就建立在这基础之上。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976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