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王嗣宗(事迹简介_哪个朝代状元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9日 阅读:156 评论:0


一、与陈识角力争状元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16年,即开宝八年(975),进士科殿试在讲武殿举行,太祖亲临。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两人的卷子皆为上乘佳作,难分轩轾。谁为第一?太祖犯难了。最后,太祖让二人角力,胜者为状元。角力即相扑,自唐末、五代以来,极为兴盛。王嗣宗与陈识便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获胜,成为大宋帝国的第15位状元。
王嗣宗与人角力争状元一事,司马光《涞水纪闻》中也有记载。不过,他说王嗣宗是与赵昌言角力争状元的。书中记载: 赵昌言是个秃头,开扑不久,他的帽子掉了。王嗣宗见状,撒手奔向太祖,跪奏说: “臣胜了!”太祖大笑,遂以王嗣宗为第一。元人编纂的《宋史·王嗣宗传》也持是说,当是沿用司马光的说法。但赵昌言中进士,是在太平兴国四年(979),比王嗣宗晚4年。看来,司马光把赵昌言误为陈识了。
在中国科举史上,像王嗣宗这样靠相扑而最终大魁于天下的,绝无仅有。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沧阳)人。曾祖王同节,祖父王待价,父亲王梦证,做过州县官,官职不高,但在汾州,王家也算是书香门第。王嗣宗少好学,刻苦自励,曾独自游学京师开封,以文章拜谒达官名人,很受推重。他恃才傲物,无所忌惮,好讥斥人。
天宝八年,王嗣宗大魁天下后,出任秦州(州治成纪,今甘肃天水)司寇参军,职司刑狱。知州路冲,为政苛急,民怨沸腾,王嗣宗直言劝说,路冲大怒,把他投进监狱,给他戴上枷锁。一天,有人给路冲送来一筐新鲜果子。路冲把王嗣宗叫来,对他说: “你对一句诗,对得好,就脱掉你的枷锁。”王嗣宗让他出题,路冲望着那篮果子吟道: “佳果更将新合合。”王嗣宗应声道: “恶人须用大枷枷。”路冲很欣赏此诗句,遂让人给王嗣宗解下枷锁。但是,这只是他一时的高兴而已,他绝不会放过触犯他的王嗣宗。他已把王嗣宗投进大牢,就得有个罪名。于是,路冲唆使一些犯罪的无赖诬告王嗣宗。朝廷派殿中丞王廷范查处此事,查明真相,王嗣宗才得以出狱。
初入仕途,王嗣宗便遭此坎坷。
大约就在王嗣宗出狱前后,太祖驾崩。他的弟弟赵光义入承大统,是为太宗。王嗣宗的仕途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太宗朝的沉浮


在大宋帝国的北方,有个北汉小王国,在契丹族的羽翼下,割据太原(今属山西)一带。开宝元年,宋军曾乘北汉内乱之际出兵攻打,但在契丹与北汉的联合抗击下失利而归。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决定御驾亲征北汉。
远在秦州的王嗣宗闻讯,上疏陈述征汉方略,太宗大喜,诏令王嗣宗马上到他身边来,授他大理寺丞,通判睦州(州治建德,今属浙江)。大理寺丞是寄禄官,仅代表品级、俸禄,他的真正职位是通判睦州,即睦州的副长官。不久,迁为河州(今甘肃临夏西南)通判。太宗派耳目侦察边地臣民言行,他们到了河州,被王嗣宗抓了起来,押送回京,王嗣宗上疏说:“陛下不相信天下贤人才士,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认为此举不可取!”太宗见王嗣宗这般放肆,龙颜大怒,遂派人逮捕王嗣宗,投入监狱。直到大赦,王嗣宗才得以出狱,官复原职,寻即通判澶州(州治濮阳,今属河南)。黄河流过澶州,王嗣宗命人在黄河两岸植树万株,以固堤防。
不久,太宗召王嗣宗回京,拜为三司开拆推官。开拆司为三司辖下的衙门,负责接受皇帝诏令及诸州府申报的公文,分发盐铁、度支、户部三司; 推官为开拆司属官,掌理各案公事。寻以左正言出为河北路转运副使,佐转运使掌财赋。当时边境用兵,崔翰为大将,王嗣宗常以言语激励他效命朝廷。王嗣宗在河北路转运副使位上干得很出色,被召入京,出任度支判官,佐度支使、副使掌管财政开支。
出任度支判官不久,王嗣宗便又出了事。事情是这样的:王嗣宗的妻子病了,王嗣宗连夜撬开度支衙门的大门取药,被值日官宋镐发现。结果,王嗣宗被罢官。
其后不久,太宗起用王嗣宗,任命他为兴元府(府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知府,迁为京西路转运使,又改任河北路转运使。贝州(州治清河,今属山东)守兵50余人密谋窃盗,王嗣宗率兵擒获,太宗下诏嘉奖,授他虞部郎中的寄禄官,赐钱百万。
至道(995~ 997)初年,王嗣宗调任河东路转运使,为政粗暴,迁为耀州(州治华原,今陕西耀县)知州,再迁为同州(州治冯翊,今陕西大荔)知州,加比部郎中、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长江中游一带巫风盛行,有窄家神庙,民有病不服药,祭祀以禳灾。王嗣宗下令毁掉祀庙,选择最好的药方,刻石立在州城大门旁,巫风稍减。他还上疏说,外任官俸禄少,便想方设法搜刮,而那些廉洁奉公的则贫困寒酸。建议以公田上的收入赏赐外任官。

三、真宗朝的升迁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太宗驾崩。他的第三个儿子赵恒承嗣大位,是为真宗。
真宗即位第4年,即咸平三年(1000),王嗣宗因出色的工作而升任太常寺的副长官——太常少卿。翌年,迁为户部使,寻即调任盐铁使,职司矿冶、商税、茶、盐等。他曾与度支使梁鼎、户部使梁颢一同上疏说: “国家经费开支浩大,赋税收入越来越少,闲散人员众多,耗费甚大。故应裁减闲散人员,节约开支。若费用不够,势必加派,骚扰民人; 况且,西北有强敌,运送粮饷多有骚扰。臣等以为,有些事是可以节省的,愿逐项列出奏上。”真宗诏准。第二年,将要举行郊祀仪式,王嗣宗通过精心计算,节省钱物合银10. 6万两,节省劳工合银9. 9万两,共计20. 5万两。
咸平六年,官制改革,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废止。王嗣宗改任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左谏议大夫为寄禄官,通进司掌理百官上奏皇帝的章疏,银台司负责抄录百官的奏疏交通进司。知通进、银台司,为通进司、银台司的长官; 门下封驳使为门下封驳司的长官,掌封还驳正诏敕。出为并州(州治阳曲,今山西太原)知州,兼任并代都部署,即并州、代州(州治雁门,今山西代县)兵马统帅。并州境内有卧龙王庙,每至冬尽,全境致祭,时值风雪寒冬,老幼多有冻僵道上的。王嗣宗下令毁掉。转送使郑文宝上疏奏报王嗣宗的政绩,真宗下令嘉奖。以前,官府从西北买马,以给北疆的战士,瘠弱马匹即送开封,因路远,死者甚多。王嗣宗奏请在水草丰美的汾州等地就地放养,可节省费用,减少损失。真宗诏准。
真宗极赏识王嗣宗的才干,召拜御史中丞。宋代御使大夫无正员,仅为加官,御史中丞即为御史台长官。王嗣宗成了最高监察官。
一天,真宗告谒太庙。王嗣宗立班失仪,请罪。真宗认为监察官应守礼法,但王嗣宗性情豪放,不拘小节,遂不加责。
后王嗣宗又加官为工部侍郎,权判史部铨,代理官吏的选拔工作。
王嗣宗为人刚烈,无所畏惧,每次朝见真宗,均直言时事,就连民间小事,也加以评说。他汲汲于功名,戚戚于富贵,有时不惜损人利己。他常常诋毁副相——参知政事冯拯,颇欲取而代之。另一方面,又竭力巴结王旭,以讨好他的哥哥——宰相王旦。王旦厌恶王嗣宗之为人,庇护冯拯,王嗣宗大怒。
不久,他借王曾一案打击王旦。
王曾的堂妹嫁给了孔子的后裔孔冕,闺门不睦。王曾随从真宗东封泰山,去拜会孔冕,喝茶中毒,吃了一些好药才化解。事后,王曾上疏,说正在举行封禅大礼,希望不要追查此事了。宰相王旦也觉得孔冕乃先圣后裔,宜加隐讳。
王嗣宗得知此事后,决定借此打击王旦。他说王曾诬告孔冕,后害怕反坐,遂求不要声张,而丞相也帮他说话。不仅如此,他还面见真宗,揭发侯德昭、李永锡两人的所谓“罪行”。说侯德昭靠欺骗手段得官,而李永锡犯法罢官又复官。还说近日来阴雨不断,是因为有些人胡作非为,上天惩戒,云云。真宗龙颜大怒,急令王旦入见,大加责斥。王旦分辩说侯德昭的骗术败露后,已夺回官位。李永锡为县吏,为长官买羊不交税而被除名,后来因沿堂侍从缺人,而李永锡长得魁梧,用为副行首。他在尚书省干了4年,请求叙用,才将他送吏部铨叙。真宗听王旦一说,才明事情真相,便反诘王嗣宗: “就这些,能止雨吗?”王嗣宗无言以对,叩首谢罪。
王嗣宗不甘心失败,又借别的事诋毁王旦。不过,王旦不予理睬,王嗣宗终也无可奈何。
自这年八月至第二年十月,久旱不雨。到了秋天,兖州(州治瑕县,今山东兖州)、郓州(州治须城,今山东东平)一带大雨,黄河暴溢,泛滥成灾。
王嗣宗见状,又借天灾把王曾一案翻了出来,上疏说:“政刑有失,导致天灾。孔冕冤枉,人人都如此说。王曾仍旧身居要职,望加黜退,以正朝典。臣请上章纠奏。”真宗对王旦说: “王曾实际上无罪,但若王嗣宗上疏纠劾,也得裁处。”
王旦道: “孔冕不善之迹甚多,仅仅因他是圣人的后裔就不加追究了,反说他冤枉,恐不合理。”大臣赵安仁说: “今若再加追究,孔冕难逃罪责。”大臣王钦若说: “臣请质问王嗣宗,若再审问孔冕,其罪迹难以隐讳,如何处理?”
第二天,王嗣宗上朝谢罪,说他昨天的话不对,真宗未加责斥。
大中祥符三年(1010),真宗准备去宝鼎县(今山西万荣西南)祭后土。临行前,他觉得永兴军(军治永兴,今湖北阳新)地理位置很重要,想委任一名才兼文武的大臣镇抚这一地区。他对宰相王旦讲: “王嗣宗曾讲他懂军事,可让他担当此任。”遂拜王嗣宗为耀州观察使、知永兴军。观察使为寄禄官,永兴军知军方是真正的职位。
这时,洛阳(今属河南)人种放去官归终南山。王嗣宗在传舍迎接他,很是礼敬。种放喝醉了,有点儿傲慢,王嗣宗很生气,讥斥种放。种放反唇相讥道: “阁下靠角力夺得状元,何足道哉?”王嗣宗羞恨,上疏道: “种放与他的子弟常侵渔百姓。”要求把种放徙置嵩山。真宗宠爱种放,命他徙居嵩山南,以避王嗣宗。
大中祥符四年,王嗣宗调任邠州(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县)知州,兼邠宁环庆路都部署,即邠州、宁州(州治安定,今甘肃宁县)、环州(州治通远,今甘肃环县)、庆州(州治安化,今甘肃庆阳)军事统帅。邠州城东有灵应公庙,旁有洞穴,群狐出入,民人奉祀,以求福佑。从前,地方官到任,均先去拜谒,然后才视事。王嗣宗下令拆掉灵应公庙,用烟火熏洞穴,捉住了10只狐狸,全部宰杀。
不久,调任镇州(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知州。在镇州知州任上,他查办了贪官边肃。
王嗣宗把徙种放、熏邠狐、查边肃目为“去三害”。
在镇州任知州两年后,真宗召王嗣宗还京,授枢密副使、检校太保。枢密副使是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副长官; 检校太保为加官,没什么实际作用。当时,枢密使为寇准,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为人刚正。王嗣宗与寇准不和,屡上表解职,遂授检校太傅、大同军节度使、知许州(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王嗣宗曾游历许州,他的别墅还在,时人以他复至许州为荣。不久,移知河南府(府治洛阳、河南,今河南洛阳)。天禧(1017~ 1021)初年,调任感德军节度使,徙知陕州(州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
王嗣宗上表,乞求退休,且请入京朝见。真宗遣使召他入京。入京后,又患足疾,不能入朝,遂上疏请求再知许州,而不再提退休之事。

四、晚年遭遇


寇准在天禧三年再度出任宰相。他素恶王嗣宗之为人,特令王嗣宗以左屯卫上将军、检校太尉的身份退休。王嗣宗无奈,上疏乞求面见真宗。他患有足疾,拜起艰难,真宗特命赦免,并特许他儿子搀扶,赐钱百万。
不久,寇准遭副相参知政事丁渭的谗毁而被罢相,贬为道州(州治营道,今湖南道县)司马。
王嗣宗闻讯,大为亢奋。
一些公卿大臣说王嗣宗遭寇准贬抑,应加优待。经朝议决定,特给王嗣宗月俸5万钱。
这时,朝中极为混乱,丁渭专权行事。天禧四年十一月,真宗病情加重,不得不命皇太子赵祯监国。
赵祯监国的第二年,即天禧五年,王嗣宗病逝,享年78岁。赵祯废朝致哀,诏令追赠王嗣宗侍中,谥曰“景庄”,录其2个儿子、2个外甥为官。
王嗣宗历事三朝,在当时的大臣中,他的资格最老。他为人刚烈,为政严明,逞强好胜,喜以丑话凌挫别人,因此,常常惹是生非。王嗣宗喜欢写文章,尤爱书札,着有《中陵子》30卷。他留下的诗文不多,代表作有《题关右寺壁》,诗曰:


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
却将旧斩楼兰剑,买得黄牛教子孙。


文豪苏东坡在关右寺壁上见到此诗,极为喜爱,当时不知此诗出自王嗣宗之手。
王嗣宗做御史中丞时,讥斥大臣宋白、郭贽、邢昺年70还不请老退休,屡请真宗敕令他们致仕,又遣人讽激三人。他晚年患病,犹贪恋官位,徘徊不去,曾对人说: “鄙人惟此一事,未能免遭非议。”众人嗤之。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81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