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溥,字齐物,山西祁县人,出生于一个小官吏之家。其父王祚,为人颇有心计,后晋初跟随石敬塘进入洛阳,专门掌管盐铁要政。不久,以母老辞官还乡。后汉时官至三司副使,后周朝历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华州(今陕西华县)等地刺史。宋初,升为宿州(今安徽宿县)防御史,后致仕归里。
王溥自幼好学。后汉高祖乾佑元年(948)参加礼部考试,知贡举为户部侍郎王仁裕。王仁裕因见王溥器宇不凡,便录取他为状元。当时,王溥年仅26岁(王溥自谓: “余年二十有五,举进士甲科”)。从此以后,王溥在仕途上青云直上,6年后拜相时,其座主王仁裕特地写诗向他祝贺: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押班长得遥相见,亲狎争如未贵时。
王溥见诗后,也依韵和了一首诗:<
br>挥毫文阵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强为。
白社幸当宗伯选,赤心旋遇圣人知。
九霄得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
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
王溥状元及第后,初任秘书郎一职。当时,方镇叛乱,天下动荡,各地战火不息。后汉末,河中节度使李守贞首先发难,占据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随后,京兆府(治所在今西安)牙将赵思绾发动叛乱,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王景崇与之遥相呼应,共推李守贞为秦王。后汉王朝岌岌可危。枢密使郭威率兵讨伐,辟王溥为从事。平定河中后,郭威从李守贞军中搜出文书,记载着朝中达官显贵与藩镇势力互相勾结之事。郭威打算回朝后按名单追查,王溥及时阻止了这件事,并建议其将文书烧毁,以安定众官之心。郭威采纳了王溥的建议。班师回朝后,王溥升为太常寺丞。
郭威(即后周太祖)建立后周王朝后,王溥被授为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太祖广顺二年(952),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广顺三年(953)加户部侍郎,改端明殿学士。不久,太祖皇帝病危,召学士起草遗诏,诏命王溥为宰相,领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宣读遗诏后,太祖皇帝说: “我没有忧心的事了。”即日驾崩。
世宗刚刚即位,北汉刘崇就勾结契丹,大举南犯。当时,世宗皇帝血气方刚、锐气正盛,决定率兵亲征。大臣冯道等人极力谏阻,只有王溥表示赞成。及世宗凯旋,加王溥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曾从容地问王溥: “后汉宰相李崧,曾以蜡丸封密信勾结契丹,还有人能记得他信中的言辞,你相信吗?”王溥回答说: “李崧身为大臣,假设真有投敌的阴谋,岂肯轻易透露给外人知道?不过是苏逢吉诬陷他罢了。”世宗恍然大悟,下诏追赠其官职。在后来世宗皇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王溥也每每出谋划策,屡建功勋。
显德四年(957),王溥的父亲不幸去世,他急忙回家守制。丧服未除,世宗便下诏起复。王溥连续4次上表,乞求终丧,结果触怒了世宗皇帝。多亏宰相范质上表解释,方免灾祸。显德六年(959)夏天,重新任命他参知枢密院事。
恭帝嗣位后,加王溥右仆射之职。当年冬天,王溥上表请修《世宗实录》,得到皇帝的同意后,遂与扈蒙等人开始一同编写。
显德七年(960)正月初四凌晨,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开封东北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北宋初年,王溥被免除参知枢密院一职,进位司空之职,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王溥被免除宰相之职,降为太子太保。按旧朝惯制,文武百官上朝时,一品官员的列班位于台省官员的列班之后。太祖皇帝因见王溥也位列台省班之后,特地对左右大臣说: “王溥是前任宰相,应当对他特别尊宠。”立即下诏,将台省官员分为东西两列。从此以后,遂为定制。
乾德五年(967),王溥的母亲亡故。服终以后,加升为太子太傅。开宝二年(969),迁太子太师。入朝谢恩的时候,太祖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 “王溥做了10年宰相,3次升迁为一品官,福履之盛,近世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王溥被封为祁国公。
太平兴国七年(982)八月,王溥不幸去世,终年61岁。太宗皇帝为此两天没有上朝,追赠其为侍中,谥号“文献”(一作“文康”)。
王溥为人至孝,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在他任宰相时,其父王祚领衔宿州防御使,却居住在家中。每当朝廷官员来此地,因王溥的关系,必定首先来拜访王祚。王祚置酒设宴招待,王溥则身着朝服,在酒席左右趋走侍候。席中的客人在朝廷中都是王溥的下属,见宰相大人侍候左右,往往坐不安席,引退回避。王祚却说: “此豚犬耳,不必麻烦诸位起坐。”后来,王溥也觉面上无光,就暗示其父上疏,告老求退。王祚估计朝廷未必会允许他的告退请求,就上了一道奏疏。不料,皇帝却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意他致仕还乡。王祚闻讯后,大骂王溥: “我筋力未衰,你想巩固自己的名位,就要幽禁我吗?”举着一根大木棒就来打王溥,多亏亲戚们劝阻开导,方才罢手。然而,王溥孝心不改。其父去世后,王溥为守制终丧,几乎忤旨被罪。
王溥生性宽厚,风度潇洒,相貌堂堂。在他为政期间,特别重视有才能的年轻人,喜欢汲引后进。由他推荐、后来官至显位的年轻人很多。然而,他为人吝啬,其父尤好积聚田宅资产,以至家累万金,富甲一方。
王溥一生好学,常常手不释卷。他曾汇集苏冕的《会要》及崔铉的《续会要》,并增补其中的阙漏,编为100卷,名为《唐会要》; 又采录后梁至后周之事,编为30卷,名为《五代会要》。王溥又喜欢收藏,他所收藏的古书有1万余卷,并且还收藏有许多着名的书画。
王溥的后人也颇有作为。其长子王贻孙累官至右司郎中;次子王贻正官至国子博士; 三子王贻庆官至祠部郎中; 四子王贻席(后改名贻矩),景德二年(1005)进士,官至司封员外郎。其孙王克明(贻正之子),娶太宗皇帝之女郑国长公主,为驸马(后改名贻永,诏令与其父同行)。可谓世代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