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徒单镒(事迹简介_哪个朝代状元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9日 阅读:159 评论:0


一、初入仕途


徒单镒本名按出,女真族人,祖籍上京路速速保子猛安(今黑龙江阿城)。其父徒单乌辇,任北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副留守。徒单镒幼年就很聪明,悟性极好,在同年龄段里是出类拔萃的。刚满7岁时,就开始学习女真文字。女真文字是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的,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由完颜希尹与叶鲁遵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命创制,于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颁行; 小字则颁行于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 熙宗皇统五年诏令全国使用。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皇帝下诏命令用女真文字翻译汉文图书典籍。大定五年,翰林侍讲学士徒单子温向世宗献上了他所翻译的《贞观政要》、《白氏策林》等书。大定六年,徒单子温又献上《史记》与《汉书》等译本,世宗皇帝下诏在金国印制、颁行这些书。又令选拔各路女真学生30多人,命编修官温迪罕缔达教授他们学习古书,练习写诗、策论。徒单镒也在被选拔出来的30多名学生之中,而且是最用功、进步最快的一个,很快就掌握了契丹大小字以及汉字,具备了研习经史的深厚基础,开始了对经史的钻研,以为今后的科举考试做准备。
几年以后,徒单镒各方面的知识大有长进。这时,朝中重臣枢密使完颜思敬请求朝廷独立设置女真人科举进士科,世宗令尚书省讨论这一建议。经多次讨论,尚书省上疏奏道: “开始设立女真进士科时,可以暂时免去乡试、府试这两试,其礼部试、殿试只设对策一道即可,但要限制字数最低不能少于500字。在中都(今北京)设立国子学,在各路设立府学,并让新考中的进士充当教师,凡是士民的子弟愿学的都予允许。这样时间一长,女真的学者当然也就多起来了。现在,女真科举考试可以同汉人进士科一样,每隔3年考一次。”世宗批准了这一奏折,于大定十一年创设女真进士科。大定十三年八月,世宗皇帝下诏开试策论进士,以求贤为治之道相垂问。侍御史完颜蒲涅,太常博士李晏,应奉翰林文字阿不罕德甫、移剌杰,中都路都转运副使奚主持考试,徒单镒等27人及第。徒单镒高中进士一甲第一名,因策论做得格外好,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等两个官职。一甲中的另外两名被授予一个官职,三人都担任中都路国子学教师,其他24名则分别到各路任府学的教师。
大定十五年,世宗皇帝下诏用女真文字翻译《论语》等儒家经典,着作佐郎温迪罕缔达、编修官完颜宗璧、尚书省译史阿鲁、吏部令史杨克忠等从事翻译注释,翰林修撰移剌杰、应奉翰林文字移剌履等探讨研究其中的义理。此时,徒单镒已由中都路国子学教师升为国子学助教,他也参加了翻译注释经书的工作。左丞相纥石烈良弼经常到国子学中与徒单镒讨论问题、谈论经史,他对徒单镒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敏锐的思想,越来越感到可贵与可敬。不久,徒单镒的母亲病逝,他辞官回家乡治丧守孝。守制期满,起复为官,当上了国史院编修官。

二、不断升迁


有一次,世宗完颜雍问当朝太尉完颜守道: “徒单镒是个什么样的人啊?”完颜守道回答: “是个有才华、有能力的官员,可以任命他在朝廷中协助处理政务。”完颜雍说: “好吧。不过,应先让他担任一个比较难干的职务,也算是个考验吧。”完颜守道又说: “徒单镒温文尔雅,为人处世和善大度,气质性情温和宁静,将来定能辅佐王室成就大业。”过了不久,徒单镒兼修起居注,时刻不离皇帝左右,不辞辛勤地忠实记录帝王每天的言行举止。由于成绩突出,被晋升为翰林待制,并兼右司员外郎。徒单镒将自己精心写就的《汉光武中兴赋》进献给皇帝,将完颜雍作中兴汉室的汉光武帝刘秀,以古喻今,颂扬中兴之主的文韬武略。世宗看完后非常高兴地说:“不设女真进士科,怎么能得到像徒单镒这样的人才呢?女真进士科设得好啊!”
大定二十九年,世宗完颜雍去世,章宗完颜璟即皇帝位,徒单镒又晋升为左谏议大夫,兼吏部侍郎。章宗明昌元年(1190),再晋级为御史中丞。过了不长时间,又被拜为参知政事,成为朝廷中握有实权的重要官吏,并兼修国史。徒单镒曾这样说: “人当然有各种欲望,如果不加以适当限制,就会使侈华贪欲恶性膨胀,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国家治平相承已有许多年了,应当继续谨慎地按这个路子走下去,不可放纵人们的私欲,要使百姓既能吃饱穿暖,又不存留过分的奢望,这才是达到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如果撇开他说此话的阶级性,其中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章宗完颜璟锐意于治理国家,徒单镒上疏献策,其大意是: “臣认真读了古之太平盛世陶氏(尧)与有虞氏(舜)时代的典籍图书。据上面记载,当时大臣对君王的进言尽是‘谨慎从政’、‘建功立业’,还告诫君王‘招揽贤才’、‘知人安民’,既直言治国安民不应当采取的办法,又用好的措施来引导君王,助其实行。君王倾心为了国家的平治,一定会说:‘与大众协调一致,放弃己见依从众人。’既能够采纳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又能够按照它去实行,还能够团结大家使国家不断振兴。君臣之间的团结一致,是太平盛世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现在,陛下您继承了前朝隆兴的国运,把握着太平盛世的根基,更应向古之盛世君主看齐,在国内推崇高尚的道德节操,把心全放在这方面。不要因景物不同而好恶喜怒,更不能因自身的好恶喜怒轻视小善而不为,毫不顾及众人的说辞。君臣之情有通畅的时候,也有阻隔的时候; 天地的时运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唐代的陆贽曾全面地讲到将君臣之情阻隔开来的9种原因,其中君王自身的原因有6种,臣的原因有3种。如果陛下能慎重地避免那6种情况,做臣子的怎敢不竭尽全力克服那3个方面呢? 君臣既然情相通,同心协力,那么,大纲举则众目张,太平盛世的长存就有望了。”徒单镒的这些话确实让完颜璟激动了一阵子,并将他晋升为尚书右丞(正二品),依然兼修国史的职务,主持修史事务。

三、仗义执言


明昌三年,徒单镒因受它案牵连而被罢免尚书右丞职务,接着外放为横海军节度使,又改任武定军节度使,再知平阳府事。过去,郑王完颜永蹈担任过定武军节度使,镐王完颜允中任过平阳府知府。明昌四年,完颜永蹈欲结皇宫内侍发动政变夺取皇位,但事机不密被家奴告发,获罪处死; 明昌五年,完颜允中及两个儿子因诅咒朝廷,“语涉不道”,也被处死。这两件震动朝野的大案,处死两位亲王及诸多皇室宗亲,牵连到的朝臣也甚多。章宗怀疑徒单镒也是同党,因为徒单镒任过定武军节度使,当时又身为平阳府知府,但既无证据又无人告发,于是,诏令徒单镒离开平阳府,改任西京(治所今山西大同)留守。章宗承安三年(1198),又改任上京(治所今黑龙江阿城)留守。承安五年,章宗皇帝问辅政重臣说: “徒单镒与完颜宗浩(时任枢密使)谁更好一些?”平章政事张万公回答说:“他们两人都是俊杰之士,但两人比较,徒单镒更强一些,因为他能持之以恒保持一贯的操守,而完颜宗浩只是多算计罢了。”章宗皇帝进一步追问: “什么是多算计呢?”张万公从容答道: “完颜宗浩在小的方面只考虑与别人相似,在大的方面则随时想着同别人相对应。”章宗赞许地说: “爱卿说得很对呀。”不久,便拜徒单镒为平章政事,并封为济国公。
淑妃李师儿倚仗着完颜璟的宠爱,经常在他面前说三道四,干预朝政,其兄李喜儿、其弟李铁哥也仗势肆意妄为、横行不法。朝中大臣有趋炎附势者,为巴结权贵常常出入李家大门,李家真可谓门庭若市。后来,李喜儿官升至宣徽使、安国军节度使,李铁儿则升为近侍局使、少府监。有一次,狂风大作,刮得昏天黑地,而且一连刮了几天。皇帝下诏问风灾产生的原因。徒单镒上疏说: “仁、义、礼、智、信,这是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敬、子孝,这是五德。现在,五常不立,五德不兴。士大夫及学者们舍弃礼仪,忘却廉耻; 普通百姓违道叛义,身在迷途却不知返回,背弃、毁坏天定纲常,骨肉之间相互残害,一举一动常伤和气。这些已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了。而今应先端正起码的礼俗,顺乎人心,使父亲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像儿子的样子,丈夫像丈夫的样子,妻子像妻子的样子,各自按照各自需遵循的礼仪行事,才会有普天下的和睦融洽,福禄就会频接而来。”接着论证道: “处理政务的方法,要分清轻重缓急。抓紧须整治的急务有两项,第一项叫做正臣子下人之心。我看到为臣的好多都不明礼仪,舍义趋利的人众,靠什么劝戒百姓遵从礼仪教化呢?说到朝廷用人,当以道德气质为首要,而才华仪表只是次要的。道德气质与才华仪表兼有者,则以最高官职与礼仪待之; 才华一般,而多行善事者要次一等; 虽然很有才能,行为却不合礼仪或违背礼仪,就坚决予以降职处分,直至削去一切官职贬为下民。这样一来,臣下的价值取向就端正了,人人愿学品德端正的正人君子,国家也就兴盛有期了。第二项叫做引导治学者树立远大的志向。朝廷对民众施以教化的行动,最重要的场所是学校。现今,学者荒废了其根本的业务,嫌经、史、子、集高雅深奥难于掌握,把它们推到一边不去研习; 对于花哨华丽而无实际内容和意义的客套虚辞,却视为至宝,到处乱用,以钓取私利、谋得俸禄。因此,请求陛下下令,今后开科取士一定要兼问经史上足以令后人效法的事,以使学者皆奉经学不变,以经史的学习为要,不被急功近利地研习虚辞以谋利的腐朽风气所迷惑。这样就好了。”奏疏还说: “凡天下之事的发生,尤如生长的丛草一样,并非只有一条根或一种原因,外表相似的事物不一定性质相同。国家法律制度总有不够严密完备的地方,存在着上面说的那种情况,于是就会产生完全相反的解释。孔子曾说过: ‘礼仪是天下能够得到妥善治理的根本制度。’《礼记》上说: ‘礼仪是朝廷治定的法度的一个关键环节。’恳请陛下在日理万机时,如果遇到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说法,不必就事论事地思虑,而应寻求产生差异的原因。这样,您的裁决判断就能够确定了,而其中的疑问自可辨析清楚。”徒单镒的这些言论切中时弊,章宗完颜璟虽然表示接受,却不能实行。
上朝时,章宗皇帝问群臣汉高祖刘邦与汉光武帝刘秀相比谁优谁劣。平章政事张万公说: “高祖刘邦各方面占优。”徒单镒则反驳说: “汉光武帝刘秀再造汉室江山,当皇帝长达30年,却没有沉溺于酒色的事情。高祖刘邦被戚氏女子迷惑,致使他死后国家发生了动乱。通过这些事实评价二人,当然是光武帝刘秀优于高祖刘邦。”章宗沉默良久,知道这是徒单镒以皇帝对元妃李师儿(此时李师儿已晋封元妃)隆遇宠幸太过分的事曲折进行的劝谏。这是章宗无法接受的,终于招致后来章宗死后,卫绍王完颜匡为帝时,李师儿及其兄弟皆被逼自尽或遭斩决的大祸。此是后话。
章宗泰和四年(1204),徒单镒被降职,出任咸平府(今辽宁开原)知府。泰和五年,改任南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泰和六年,又调任河中府(今山西运城)知府,并兼任陕西安抚使。

四、一品大员


平章政事仆散揆行尚书省职、督管河南、陕西。陕西兵马元帅府虽名义上受仆散揆节制,实际上是元帅府专擅大权,不听调拨。章宗考虑用智谋之臣来辖制元帅府,于是特设宣抚使一职,官级一品,令徒单镒改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知府,并担任陕西路宣抚使,明令陕西兵马元帅府与当地政务一样,都要受徒单镒管辖节制。章宗所下的诏书中说: “统军将帅虽然英勇强悍,久经沙场,不怯战阵,但是宋国军队狡猾奸诈,因此,需要从计谋算度上战胜他。爱卿的智慧谋略,朕早有深刻的了解,而且你是股肱旧臣,所以朕才对你有如此大的期望。你应当从长远的谋略对付敌人,不可急功近利,应安抚百姓以稳定人心,激励士气以战则必胜,使朕称心如意。”徒单镒就军情上报传递一事上疏奏道: “设立急递铺的本意是为了转送公文书札,而现在干什么都乘用驿马,传信就很不方便了。”章宗认为徒单镒说得很对,于是下诏各地设置提控急递铺官统一管理,规定: 于军马要道上每10里设一急递铺,共四人,内有铺头一人,铺兵三人。腰系响铃,日行300里。凡元帅府、六部文书,以敕递、省递牌子入铺转送。自中都(今北京)至真定(今河北正定)、平阳(今山西临汾)者,达于京兆; 自京兆至凤翔者,达于临洮(今甘肃临洮); 自真定至彰武(今河南安阳)者,达于南京; 自南京分路至归德(今河南商丘南)者,达于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寿州(今安徽风台); 分路至许州(今河南许昌)者,达于邓州(今河南邓县); 自中都至沧州(今河北沧州)者,达于益都(今山东青州)。经此番整顿、完善与规范,邮路从此畅达,再也没有出现过缓慢或中断的情况。对于金代急递铺的建设,徒单镒是有一定贡献的。
泰和七年,宋国降将蜀王吴曦率军10万沿嘉陵江而下,拟约金兵夹攻襄阳,被宋将杨巨源、安丙、李好义、李贵等杀死。接着,安丙等分兵出击秦、陇之间的金国州县。为反击宋军,十月,章宗下诏令徒单镒督军出兵金州、房县一线,以牵制宋国在梁、益、汉、沔等州的部队。徒单镒派行军都统斡勒叶禄瓦,副都统把回海、完颜掴刺率领步骑兵5000人打出商州。十一月,斡勒叶禄瓦攻下鹘岭关,完颜掴刺分兵攻破燕子关新道口,把回海则拿下小湖关敖仓。接着,把回海兵进营口镇,奇袭击溃宋军1000余人,一直追到上津县附近,斩首800余级,接着乘胜攻取了上津县。斡勒叶禄瓦指挥所部主力,在平溪一线大破宋军精锐部队2000余人,斩杀多半,兵锋直逼金州。宋军守将王柟致书军前请求休兵罢战,此时宋求和的使臣也到了金国中都,金、宋很快达成协议,章宗下诏令徒单镒将斡勒叶禄瓦的部队召回驻守鹘岭关。泰和八年正月,宋大将安丙不顾和议,派部将景统领率兵由梅子溪、新道口、朱砂谷偷袭鹘岭关,想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夺回关隘。但枕戈待旦的金军,在把回海、完颜掴刺的率领下果断反击,打败了前来偷袭的宋军,并立斩景统领于阵前。这一年,除此仗,双方再也没交战。徒单镒因功升为特进,接着改任真定(府治真定,今河北正定)知府。

五、尚书右丞相


卫绍王大安初年,加衔仪同三司,晋封濮国公,又改任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在任职途中路过中都时,奉诏进见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对徒单镒说: “爱卿是前两朝的旧臣,有高尚的德行操守,朕本欲起用你为宰相。但当朝太尉完颜匡乃是你的门生,朕不能让你屈居于他之下。”接着给他加衔开府仪同三司,佩金符,并兼任东安抚副使。大安三年(1211),改任上京留守。严章政事独吉思忠领兵在会河堡一带被蒙古大军击败,其部溃散,震动了金廷。在蒙军的军事压力下,卫绍王宣布中都戒严,以御敌锋。这时在上京领兵的徒单镒看到军情紧急,立即召集部将会商,说: “军情急迫,蒙军已威胁到中都,我军应火速出兵增援中都。”于是,选调2万精锐之士,派上京同知乌古孙兀屯为统帅,向中都增援,协助驻军守卫。朝廷对徒单镒的援兵入京举动,表示非常满意,即拜徒单镒为尚书右丞相,并兼任监修国史。
上朝时,徒单镒针对金、蒙双方攻防战守的军事态势上奏说: “自从我国与蒙军大动刀兵以来,敌军从来就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军事集团统一行动,动作敏捷,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走; 而我军则是分散开来,四处防守,兵力和行动都不能统一。敌军以集中的兵力,进攻我分兵把守的州县,我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不如我们也把兵力相对集中起来,开入城防坚固的大城池设防,形成几个稳固的据点,随时做抗击敌军进攻的准备。敌人来攻时,互相配合,并力拒敌,使敌人处于坚城与几方面重兵的抗击之下,进不得退不得,则我可获抗敌之大胜。为此,一些靠近边境的孤立州城,就只得放弃,以集中兵力,避免大的损失。边城昌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白城子)、桓州(今河北正蓝旗以北)、抚州(今内蒙古和境)三州素称殷富民实,猎户很多,人人勇猛健壮,放弃这三座州城时,可以把当地居民迁往内地,以增强我军的兵源和实力。这样,我国的人员、牲畜、财产等等也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平章政事移剌某某、参知政事梁不赞成,两人一起上奏: “这样做是自己减少自己的领土,把领土割让给敌国,是帮助敌国。”卫绍王完颜永济听别人一说,非常气恼,声色俱厉地指责徒单镒的建议是误国害国之举。徒单镒置个人荣辱于不顾,又上奏说: “辽东一带本是我国兴盛的发祥地,是宗庙之本,但距离中都有几千里路程,万一那里被侵袭,各州府之间相互观望,必将军情报入中都,由中都布置救援增兵之事,经此往返必然延误时间,耽误国家的大事啊。因此,应当派得力大臣前去,并设置行尚书省,全权代表朝廷镇守此处。”卫绍王听完更加反感,斥责他说: “无缘无故设置行省,只能动摇人们的信心,没有任何好处。”遂拒绝了徒单镒提出的两条建议。后来,在很短的时间内,昌州、桓州与抚州被蒙军攻取,三州的兵马钱粮、土地民众全部落入蒙军手中。消息报入中都,卫绍王深感懊悔,不住地叹息说: “当初如果听从了丞相徒单镒的建议,哪能到如此糟糕的地步!”过了不久,在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十二月,蒙军又攻破了辽东军事重镇东京,从此,辽东大片国土不复为金国独有。败讯传来,满朝震惊,君臣个个恐惧不已,卫绍王完颜永济自感祖宗基业已失,全国大势已去,不复振起,连连哀叹自责说: “朕有何脸面再见丞相徒单镒啊?不听忠言,结果弄得国势衰败,这是朕的罪过。”
泰州(今吉林洮安)刺史术虎高琪率3000精锐劲旅入卫中都,驻扎在缙山附近。术虎高琪很有一套收买人心的方法,深得将士拥戴,都愿意为他所用。卫绍王至宁元年(1213),尚书左丞完颜纲准备将行尚书省机构设置在缙山,尚书右丞相徒单镒对完颜纲说: “行尚书省没有必要迁往那里,现在干什么都不如向缙山增兵重要,这是当务之急。”但完颜纲根本不听,仍然令行尚书省的人员克期出发。在他们将要上路时,徒单镒又派人前来劝止: “如若开战,术虎高琪的功劳就是行尚书省的功劳,你们就不必去了,否则,多一层指挥机构反而会误事。”完颜纲依然不听劝说,我行我素,向缙山进发。完颜纲到了缙山不久,金、蒙在此交兵,金兵果然大败。

六、宫廷政变中


不多久,徒单镒骑马外出时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腿脚,只好告假在家养伤。权臣胡沙虎(即纥石烈执中)以军队为后盾专擅朝政,别人难与他合作。他与完颜丑奴勾结作乱,以“御敌无方,指挥失误”的名义,废了卫绍王完颜永济的帝位,并将其杀死,时间是崇庆二年(1213)八月。胡沙虎自称监国都元帅,但在立谁为帝问题上还拿不定主意,于是传下命令,让徒单镒坐车去尚书省。乘车走在路上,就有人告诉徒单镒说: “尚书省府第及宰相幕僚居住办公处,都有士兵严密把守,不能进出了。”很快,又看到一群士兵在大街小巷搜捕人犯。于是,徒单镒转车回到自己家。胡沙虎不知道徒单镒是怎样想的,他自己也犹豫不定,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于是,派人假托到徒单镒家看望,实际上是想在立谁为帝上听听徒单镒的意见,打听一下皇族中谁可即帝位。徒单镒非常明白胡沙虎的用意,便对来人从容地说: “翼王(完颜珣在金章宗时被封为翼王)是章宗的兄长、显宗(完颜允恭。此人从未当过皇帝,被其子完颜珣追封为帝)的长子,乃众望所归的帝王。胡沙虎元帅如果能决策立他为帝,那就是名垂万世的大功臣了。”那人回去报告后,胡沙虎沉默良久,最终决定立翼王完颜珣为皇帝,派人去彰德迎接完颜珣来中都即位。完颜珣自是喜出望外,星夜兼程赶往中都。胡沙虎杀了过去执朝廷权柄的大兴府徒单南平及其子邢部侍郎驸马都尉徒单没烈,又杀了左丞完颜纲等,还准备捕徒单南平胞弟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徒单铭。徒单镒劝止说: “新皇帝的车驾必走真定府,镐王完颜允中家又在威州(今河北井陉以北),河北路的人心本来就不稳,如果徒单铭被逼发动叛乱,挟持皇帝,兵进中都,必定能蒙蔽很多人加入叛军,大金朝廷就很危险了。元帅不如将金字牌符给他,承认他的现职地位,令他迎奉保护皇帝的车驾,给他记功赏赐。这样,徒单铭一定感激元帅的大恩,而终身报效。”胡沙虎经过考虑,接受了徒单镒的建议。徒单铭果然依令行事,是年九月迎奉新皇帝,并一路保驾至中都,因功拜为尚书左丞。在崇庆至(金宣宗)贞佑的政局变乱中,国家能够由乱到治,徒单镒自是功不可没,《金史》上称“惟镒是赖焉”,虽有夸张,却也有些根据。
完颜珣即位,是为宣宗,随即拜徒单镒为左丞相,并封为广平郡王,授予中都路迭鲁都世袭猛安蒲鲁吉必剌谋克的食邑。徒单镒的腿脚仍然有病,落下了伤残,宣宗专门下诏令他上朝时侍立不拜,可算格外开恩。

七、忧愤而死


贞佑二年(1214),由于蒙军的步步进逼,金一败再败,无力抵御,更谈不到反击。徒单镒上奏皇帝,建议将女真皇室公主嫁与成吉思汗,以和亲来消弥亡国的灾难。完颜璟立即采纳,将已被杀死的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又向元军献上童男童女500人,彩绣衣3000件,御马3000匹,大量的金银珠宝以及粮草玉帛等物,终于使蒙军自中都撤围北返,暂时保存了已处穷途末路的金朝廷。有谏议之官上奏请撤罢按察司(专主巡查各地的要员)。徒单镒反驳说: “当今,我朝郡县多被侵袭残毁,正需按察司安抚整顿以图恢复,因此,按察司只能加强,不可废黜。”于是,谏议官的建议被搁置不论。在蒙军兵锋威迫下,宣宗打算放弃中都,迁都南京汴梁,以避敌锋。为此召集群臣讨论迁都之事。徒单镒坚决反对迁都,上奏劝谏说: “京城一旦变动,人心必乱,北边诸路就都守不住了,国家也就危险了。现在已同元军讲和,应抓紧时间聚集人马,筹措粮草,做好固守京城中都的一切准备,这才是惟一的上策啊。南京汴梁无险可守,乃四战之地; 辽东却是国家宗庙所在,依山险临大海,其险要的地势足可用来防御元军进攻。中都、辽东联成一线,共同抵御来自一个方向的敌人,以徐图国家元气的恢复,这也是可行的计策。总之,中都是不能放弃的。”这些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但已成惊弓之鸟的宣宗完颜璟,无心固守中都,自然不肯采纳。而冠冕堂皇的迁都派立即反驳徒单镒的说法,他们认为,中都虽居全国之中,乃巍巍帝都,但现在已与敌境为邻,如果冒锋镝之险而守这样一座空城,京师必危,君臣的死活还未定,更不用谈国家的安危了。泥古不变,实不可取,应当迁都备战,休整士卒,待兵精粮足之时,再反攻不迟。这种说法委婉圆滑,明明是胆怯惧敌,却偏偏装得气壮如牛。宣宗听了,暗表赞赏。善于察颜观色的大臣聂希古知道宣宗意在迁都,便讨好地说: “中都应当迁移,已无须再议。请各位休要再费口舌,只讨论迁往何地就行了。”大臣俞宪之、雍迪齐声说: “此言很对。太原土地贫瘠,又接近敌境; 中山(今河北定县)离燕京不远; 京兆偏远,交通不便。这三处都不可迁居。商旅荟萃、人烟辐辏的大名、汴京、洛阳三处,请陛下选择。”大臣费歆说: “汴京为四通八达之衢,赵宋宣和之事殷鉴不远,不可不虑。况且,当时汴京有东南漕运供给,我朝如迁都于汴,则无漕运之利。不如迁都洛阳。”聂希古则说: “就地势而论,洛阳不如京兆,汴京不如洛阳。但洛阳宫阙多已损坏,要想修复,国力承受不了。汴京宫阙自海陵王修缮以来,至今完好无损,应把都城迁到那里,徐图恢复。”尽管主张迁都的大臣振振有词,但徒单镒等反对迁都者也敢于据理力争。不过,宣宗早有成竹在胸,当即决定迁都汴京。徒单镒观点的坚定支持者、霍王完颜从彝再做最后一次努力,进谏说: “祖宗陵墓、宗庙社稷、百官衙门俱在中都,怎么能弃之而去呢?”宣宗回答说: “中都乏粮,不能应办。现在迁都汴京,不过是权宜之计,待一二年后粮储丰足,再回来不迟。”元帅府经历官纳坦谋嘉认为,河南地狭土薄,他日宋、夏共同侵扰,河北之地就非全国所有了,应当选派干练的亲王分别镇守辽东、河南,中都切不能丢弃。宣宗仍拒而不纳。太学生赵日方等400多人跪伏在宫阙下联名上疏,陈述利害。宣宗迁都意决,置之不理。因不能劝止宣宗南迁,徒单镒忧愤成疾,于这年四月病逝。宣宗下诏: 丧事从优办理,家人从优安置,不必顾虑花钱多少,一定要办好。五月,宣宗调大车3万辆、骆驼2000头,开始了迁都行动; 十八日,率百官离开中都南下,再也没有回来。
徒单镒为人机敏、正直善良,学问功底深厚,并且终生苦学不辍,当时的文坛名士许多都出自他的门下,有好几个做到了上卿宰相。徒单镒经常叹息当朝文士疲惫不勤奋,他认为虽然每个人的巧拙不同,但都应以仁义道德为立身之本。为使仁义道德能深入文士之心,徒单镒专门写了《学之急》、《道之要》两篇文章,国子监的几位学生将这两篇文章刻于石头上,以志不忘。另外,徒单镒还着有《弘道集》6卷,现已亡佚。徒单镒为官几十年,最大的失误,就是在立完颜珣为帝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历史上又多了一个昏君。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81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