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孙家鼐(事迹简介_哪个朝代状元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9日 阅读:197 评论:0

孙家鼐,字燮臣,号蛰生,晚年号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属安徽)人,生于道光七年(1827)。少时饱读诗书,对四书五经的钻研尤为刻苦,立志出人头地。咸丰九年(1859),机会终于来了,孙家鼐通过乡试、会试,参加殿试,居然一举夺魁,考中进士一甲第1名。

孙家鼐32岁得中状元,实乃侥幸,留下“别字状元”千古笑谈。参加殿试时,由于紧张,不慎把汉代名儒董仲舒的“舒”字写成“书”字,巧的是阅卷官们粗心大意竟未发觉。按规定,殿试阅卷后,选出10份好的答卷叠放在一起,最上面的那份就是本次科考状元。这10份考卷由阅卷大臣呈送皇帝,决定名次。多数情况下,照原样发下来,名次自然不会变化。那次殿试,孙家鼐写的那个别字,10个阅卷大臣没有一个看出来。咸丰皇帝此时身已染病,正被内政外交一系列麻烦事弄得焦头烂额,照原样发回。金殿唱名,孙家鼐得了状元。再看状元卷,才发现那个别字。

当上状元的孙家鼐,初被授予翰林修撰职务,掌修国史。以后历任侍读,入值上书房。光绪四年(1878),钦命其在毓庆宫行走,与尚书翁同和一同担任光绪皇帝的师傅,以儒家经典教授皇帝。经多次升迁,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这时江西学政陈宝琛上疏请求把明末清初隐居不仕的着名儒家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的牌位安置在文庙内,与先贤一起享受祭祀,大多数认为不可,孙家鼐与潘祖荫、翁同和、孙诒经等人再次请求复议,终于使陈宝琛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光绪十六年,孙家鼐被授予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任顺天府尹,成为朝廷高官。

光绪二十年,中日战争已势不可免,朝廷上下主战舆论极盛,孙家鼐却极力主张屈辱退让,不可与日本开战。光绪二十四年,孙家鼐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旋被任命为管学大臣。当时朝野到处议论变法之事,维新派主张废除科举制,兴办现代学校,学习西学,还要创办报纸,编撰出版实用的书籍,以传播时政和科技知识。这些建议都先交孙家鼐审核、复查,他一一耐心地更正裁定,然后上报皇帝。他上疏说: “国家广泛征集各方人士资政议政,听取意见固然应不厌其详,然而执两用中,能够精心选择审度处理,则全要靠皇帝英明决断。”经他报上的建议基本上能照顾到大局。该年七月,孙家鼐奉清廷之命开办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并主持管理,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京师大学堂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对于培育人才,传播新思想、新知识起了重要作用。孙家鼐还向朝廷建议,增设中小学堂、速成学校和医学校,表现了倾向改良的思想,并与马吉森一起创办安阳广益纱厂,对发展民族工业做出一定的贡献。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主政的后党讨论废除掉光绪帝,另立新皇帝,孙家鼐独持异议,认为光绪帝不能废。接着,他就以年迈多病为借口,请求免去职务,获得批准。

光绪二十六年,光绪帝在慈禧太后胁迫下西行狩猎,实为逃避八国联军兵锋,谕召孙家鼐赴西安行在,随后起用他任礼部尚书。回到京城后,拜为体仁阁大学士,转任东阁大学士,光绪三十一年任文渊阁大学士,光绪三十三年以80高龄晋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他担任学务大臣,制定规章,调和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严格确定行事宗旨,勉励实学推行,学风为之一新。朝廷决定改革官制,任命孙家鼐与庆亲王奕匡、军机大臣瞿鸿盓负总责,核定职官。御史赵启霖弹劾奕匡和他的儿子载振受贿并纳艺人为妾,朝廷命醇亲王载沣与孙家鼐处理此事,经多方调查,并无真凭实据。赵启霖反坐诬蔑皇室亲贵的罪行,被剥夺职务,载振为避嫌乞请免去所兼官职。资政院设立后,钦命贝子溥伦和孙家鼐同为总裁,他们刚直不阿,不搞阿谀奉承那一套。当时朝廷下诏诸臣轮班进讲,孙家鼐撰写《尚书》、《四子书讲义》进讲。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他主持乡里举荐贤才,赏太子太傅衔。孙家鼐资深声隆,曾蒙圣恩赐一“寿”字,赏赐御书和许多珍品,赐予紫缰,特许在紫禁城内乘坐二人暖轿。宣统元年(1909),孙家鼐再次上疏,以年迈体弱多病告老辞职,皇帝好言抚慰,表示挽留。不久,孙家鼐去世,享年82岁,朝廷追赠“太傅”荣衔,谥号“文正”。

孙家鼐简约谦恭,一生从不疾言厉色。虽然官职很高,对下属或门生以礼相待。闭门斋居时,从无不务正业的宾客到其府上。对于已有的权势,好像害怕一样极力推避,从不乱用。例如,早年他曾出任提督湖北学政,后又主持山西乡试和顺天乡试,并总裁京师会试,多次充任阅卷大臣,从没有营私舞弊。有一次,他把一试卷提入二甲,同僚不赞成,就放弃了。孙家鼐器量宽广。庚子年(1900),外国人下书要求清政府惩治主张抗击入侵的祸首,杀戳有关大臣,清廷不敢违抗,表面敷衍。编修刘廷琛认为这有失国体,谴责负责对外事务的官员不敢与外国人争辩。孙家鼐施礼引罪,主动承担责任。后来,皇帝下诏要大臣们举荐御史,孙家鼐大力保举刘廷琛,认为刘廷琛曾以国家大义见责,为人忠诚耿直,一定不会辜负国家。

孙家鼐留下很多诗词文章,盛产臭豆腐的山东济宁“王致和南酱园”(王致和系清代安徽举子,于康熙八年创制臭豆腐)就有他的墨迹。同治年间,慈禧太后品尝“王致和南酱园”的臭豆腐,感到格外可口,于是这种臭豆腐便成了御膳珍品。孙家鼐为酱园写下两副对联,一幅为: “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 另一幅为: “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趾钟芙蓉”。两幅4句的头一个字合起来,就是“致和酱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814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