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韩昉(事迹简介_哪个朝代状元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9日 阅读:149 评论:0

韩昉,字公美,辽国燕京(今北京)人,生于辽道宗太康八年(1082),其先祖世代为辽国名门望族。韩昉5岁时,父亲病逝,他哭得哀痛,时人称为孝子。丧父之后,韩昉家道中落,生活渐趋不易。但跟着母亲长大的韩昉,从小喜爱读书学习,常常废寝忘食。辽天祚帝天庆二年(1112),韩昉参加科考,考中进士一甲第一名。授官右拾遗,继而转任史馆修撰。以后几经升迁,官至少府少监、乾文阁待制(正五品)。后来投降金国。金国为了安抚降官,给韩昉加卫尉卿衔,迁知制诰,担任金朝与高丽国之间的信使。

高丽国与金国早就通好,金太宗天会四年(1126),高丽自称藩臣属国,但不肯上呈效忠誓表。金国几次派遣使臣到高丽国要求其上誓表,高丽君臣总是热情接待,一谈此事却王顾左右而言他,使金国使臣不得要领,无功而返。韩昉受命又去高丽国,面对高丽国的盛情款待,他不为所动,不厌其烦地再三劝说高丽君臣应及早上表。高丽遍寻国中博览群书通古知今的饱学之士,集中商量怎样推辞婉拒,从中挑选能言善辩者应酬。过了差不多10天,对韩昉说: “我们小国服事辽国、宋国200年了,也没有上过誓表,却从来没有失过作为藩臣属国应遵循的礼仪。现在臣事上朝大金国,当然要与服事辽国、宋国的礼仪相同,绝不敢倦殆。如像古国那样,因屡次设下盟誓而导致国内长期的混乱,这是圣人所不能做的事,所以,我国绝对不敢上呈誓表。”韩昉正色说:“希望贵国一定要准备使用立誓表这一古老的礼节。须知,古时舜5年一次巡猎,各方集中起来4年一次朝见。周朝定制,侯服、甸服、缓服、要服、荒服这五服诸侯每6年要入朝晋见一次,而且这6年间周王随时可以各处巡视,天子巡狩到某一方岳,则某一方诸侯就朝会于此。现在我大金国天子正要西巡,那贵国君臣就应当跟随着参加朝会了。请贵国考虑吧。”高丽国人无言以对,于是要求说: “请容许我们慢慢商量,从长计议。”韩昉果绝地说: “是上誓表还是参加朝会,请用一句回话决定了吧!”于是,高丽只得同意上誓表,保证做到几条。这样,韩昉才回国复命。辅政的国论左勃极烈完颜宗干听完韩昉的报告非常高兴,夸赞说: “除了爱卿,谁也办不了这件大事。”借此机会,完颜宗干对参知政事与左丞、右丞诸执政官说: “从今以后派出国外的使臣都要挑选合适的官员。”

天会五年,韩昉加衔昭文馆直学士(官级从四品),并兼任堂后官。不久,又加衔谏议大夫(官级正四品),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天会十二年,再升任礼部尚书(官级正三品)、翰林学士,并兼任太常卿、修国史。韩昉在礼部尚书任内连续干了7年。这个时期,朝廷正在评议礼制因革,对于各种礼仪、制度,朝中大臣看法不一,有的主张继续沿用,有的主张变革,久拖不决,这就是韩昉在礼部又兼太常寺(主管礼乐、祭祀、封赠等事)卿很长时间的原因。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韩昉任职济南尹,被拜为参知政事(官级从二品)。金熙宗皇统四年(1144),韩昉上表,请求辞官养老,未被批准。皇统六年,韩昉第二次上表,坚请辞官安享天年,熙宗授其汴京留守之职,封爵郓国公。韩昉再三上表请求致仕,终于得到批准,以仪同三司(官级从一品)的级别退了下来。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加衔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去世,享年68岁。

韩昉生性仁厚,宽忍豁达。曾有一个奴仆诬告韩昉用很大一笔钱资助叛贼逃出国去,经过调查,根本没有这回事,有关官吏便将这个奴仆交给韩昉处理。韩昉不加惩治,说: “奴仆以某种罪名诬告主人,无非是为了求得摆脱奴隶地位,做一个自由良民,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韩昉做了朝廷高官,身份贵重,仍刻苦读书,手不释卷。他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诏书册文,所作《太祖睿德神功碑》文,被当世称颂。他从高丽国回来后,高丽每一位使者都要探问韩昉身体是否安康,表现出极大敬重。

韩昉早年仕辽,后来降金,为金国的兴盛做出了贡献,可谓楚材晋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798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