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曾鹤龄(事迹简介_哪个朝代状元_历史评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9日 阅读:176 评论:0

曾鹤龄,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坡,一号叟,江西泰和人。父名伯高,母胡氏。鹤龄出生时,其母梦有星落于卧内,一说其母梦有丹顶鹤翔于空中,遂名鹤龄。鹤龄少具异秉,与其兄椿龄习学于家,稍长即精通《书经》,与兄同领永乐三年(1405)乡荐。椿龄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鹤龄本当与兄同往应考,而家有父母俱年长,需人照料,遂放弃应考机会,在家侍养双亲。不久,其兄病故,鹤龄又承担起扶养遗孤的责任,其孝悌之名闻于远近。为维持家计,鹤龄又开馆教授生徒,累年所积学馆收入,都用于营建家业。数年之后,家产初具规模,子女也都长大成人,心中没有了后顾之忧,其时父已病逝, 仅有老母在堂, 遂北上应试。时为永乐十九年(1421),曾鹤龄已39岁,自领乡荐之年起,已过16载。北上取道浙江,所乘船中正好有数人同赴京城应考,几人时而聚于一处,高谈阔论,惟独曾鹤龄一人坐在一边,默无言语。数士子想考一考曾鹤龄的功底,举出书中的疑难问题请他回答,他谦逊地推说不知,数人见他不过如此,便一齐嘲笑道: “此凡夫也,能够预荐应考不过是偶然的侥幸!”随即一齐起哄,叫他“曾偶然”,还不时投来鄙夷的目光。对此,曾鹤龄并不在意,一路无话,来至京城。及会考3场毕,阅卷时,其质朴典雅的文风打动了本科典试官、大学士杨士奇,置为前茅。1月之后的殿试,曾鹤龄发挥更佳,被擢为状元。可笑的是,当日舟中同行的几个举子统统名落孙山。曾鹤龄回思舟中之事,不觉失笑,不妨也将他们戏弄一番,以抒快意,随即挥毫题诗二句,分别寄给那几个人: “世间固有偶然事,岂意偶然又偶然。”再说那几个举子闻知状元就是同行的“曾偶然”,即感到大大的意外和尴尬,及收到曾鹤龄的赠诗,更羞得无地自容。曾鹤龄及第后,除官翰林院修撰; 宣德元年(1426)奉命祭祀南岳及舜陵,预修《太宗实录》; 宣德五年(1430)为庚戍科会试同考官,同年秩满升翰林院侍读。因老母年事已高,心终未安,宣德六年(1431)乞归家省母得准,未至家而母已病逝,此后3年,服阙在籍。正统初复职,预修《宣宗实录》,3年(1438)书成,升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寻又授奉训大夫。正统三年秋主考顺天府乡试,第一场考试的当天晚间,试场突发火灾,大火烧掉了不少已呈交的试卷。有关部门官员因惧怕获罪,未敢呈请改试,打算大事化小,修葺一下场屋即进行第二场、第三场考试。曾鹤龄对这种胆小怕事、不负责任的做法非常不满,身为主考,必须对科试的公正和士子的前程负责,毅然决定第一场考试作废,待修葺完毕,重考第一场。有关官员无法,只得将两种拟议一并上达。结果,曾鹤龄的方案得到正统皇帝的首肯,众人方始叹服。时曾鹤龄年近60岁,身体渐衰。一夕课其子读书,不觉已到深夜,次日早朝尚与同官谈笑自若,归家忽暴病,不及半日而身亡,时为正统六年(1441),曾鹤龄年59岁。曾鹤龄一生优游翰林20年,文章之美,中外称之。诗以五言见长,近人陈田谓“慤质有味”,《四库总目》谓其诗多牵率之作,而文章则说理明畅,条理有法,“大抵规欧阳,颇近王直《抑庵集》”。作品有《松坡集》、《叟集》,后人合刻为《松集》28卷。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794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