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上的雕刻塑制装饰历史悠久,《左传》就有记载。一般为装饰建筑群、建筑物、建筑局部和建筑构件的雕塑,亦属建筑的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许多外国的雕塑题材和技法,其中尤以吸收佛教艺术为最多。如像莲花瓣组成的须弥座,把它作为建筑物、柱子、龛座的基础,美观而又稳固,几乎成了建筑雕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古建筑的雕塑在建筑的上中下三部都有,多安置于墙面、门楣、照壁或台基等部位;大型建筑中的公共活动空间,也经常成为安放这类雕塑的位置。一般把建筑雕饰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多为佛教、道教内容。建筑雕饰以加强建筑空间感、美化建筑主体为主旨,要求与建筑的风格相适应,与用途相配合,装饰要与墙面、环境谐调一致,考虑装饰部分的位置、环境、光线等,室外部分处理则要考虑到当地子午线及面向、早晚,采取相应的技巧和措施,古建筑雕刻的表现技法,大致可分为线刻、平雕、浮雕、圆雕、半圆雕等种类。
宋代《营造法式》总结了四种石刻表现技法:一是素平,这是最简单的技法,即把砖石表面打制光平的技法;二是减地平鈒,即一般称之为阴刻的技法,把石面打磨光平之后,向下平刻出各式花纹图案和各种题材;三是剔地隐起,即把表面打制光平之后,刻去不需要的部分,留下需要的各式花纹图案和各种题材,即一般称之为阳刻;四是剔地起突,也就是现代称之为浮雕的表现形式,包括浅浮雕和高浮雕。雕饰材料一般为石、木、金属、砖、石膏、树脂及粘土等。我国古代建筑雕塑不仅成就突出、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而且运用范围也很普遍,诸如门阙、照壁、华表、须弥座、山花、望柱、额枋、柱础、藻井的装饰雕刻以及铺首、瓦当、鸱吻等均有表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6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