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政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42 评论:0

记载古代典章制度的史书,它是由纪传体史书中的“志”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立的体裁类型。分两大系统。一个系统是通记历朝历代典章制度的综合性政书。我国第一部大部头综合性政书是唐代杜佑编撰的《通典》。杜佑历仕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朝,三朝为相,长期理财,有丰富的经验。大历元年(766)开始编撰《通典》,直到贞元十七年(801)才完成,历时36年。该书上自远古,下迄唐肃宗,记叙各代典章制度,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以事类为中心,按朝代先后编次,材料翔实,多有评论,“详而不烦,简而有要,原原本本,皆为有用之实学”。更可贵的是,《通典》创造了典制政书和编撰体例,为后来众多政书的编写提供了典范。

另一重要政书是宋代郑樵的《通志》,分纪传部分和“二十略”部分,其中“二十略”部分多有创新,价值极高。除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等五略节录于《通典》外,其余则是作者多年搜求,别出心裁之作;六书、七音、艺文、校仇、图谱、金石等六略都是属于文化方面的,《通典》没有论及,十分难得。此外,氏族、都邑、谥、昆虫草木等略,也是郑樵新增的,为其他史书所无。

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第三部重要政书。全书348卷,上自远古,下迄宋宁宗 分类更加详细,为二十四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每一考都按时代排比,前有小序说明考订的新意;后有附语,阐发自己的见解。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极大的方便。后人将以上三部书合称为“三通”。清乾隆年间,政府特开“三通馆”,官修典制政书,共完成六部,其中《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各仿前书体例,内容衔接后下讫明末。《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体例分别仿照前三书,内容是清初至乾隆五十年的资料。以上合称“九通”。清末民初,浙江刘锦藻又撰修了一部《清朝续文献通考》,上接清三通,下迄清末,体例仿《文献通考》。二十四考外,新增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考,以适应晚清以后的新形势。上述十本政书,合称“十通”,可提供从上古至清末上下五千年的典章制度。

政书的另一个系统是专记一代典章制度的会要、会典。这类书也始于唐代。唐德宗时苏冕首作《会要》40卷,记叙唐高祖至德宗九朝史实。唐宣宗时杨绍复等人作《续会要》40卷,记德宗以后史实。宋初王溥在二书基础上增补唐末史实,编成《新编唐会要》,共100卷、14类。之后,王溥又作《五代会要》。宋代政府十分重视会要的撰修,特设会要所,曾修会要11次,共计二千二百余卷。由于卷帙浩大,未加刊行,大约在明宣德年间就已亡佚了。现存《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徐松在编《全唐文》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元代官修了《元典章》及其续编《新集》,体例按吏、户、礼、兵、刑、工分类,详于《元史》,可补其不足。明清时期,经过一些学者的努力,从各种史书杂记中辑录有关典章制度内容,仿唐、五代会要体例,编出多种会要,加上官修的会典,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断代典制政书系列:《春秋会要》四卷,清姚彦渠撰;《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秦会要》二十六卷,清孙楷撰;《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撰;《东汉会要》四十卷,宋徐天麟撰;《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宋会要辑稿》三百六十六卷,宋代官修,清徐松辑;《元典章》前编六十卷,续编不分卷,元代官修;《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明会典》二百二十八卷,明代官修;《清会典》一百卷,清代官修。总之,政书对研究古代文化史中历代制度史和器物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内外学术界常把政书和类书一齐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6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郑燮行书横幅
下一篇:芝麻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