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安济桥、大石桥。隋大业年间(605~618)由着名工匠李春掌墨建造。它凌跨于河北赵州(今赵县)洨河之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大跨度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赵州桥设计独具匠心,制造奇特。桥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桥脚处宽9.6米。李春根据赵州地处华北平原的地理环境,为了减低桥梁的坡度,便利陆上交通,标新立异,改变了石拱桥形式多用半圆形拱的传统,提出了割圆式桥型方案。赵州桥的拱矢只有7.23米,大大小于半径,与拱的跨度之比约为1∶5,成为坦拱,适应了车辆行走的要求。李春还对“拱肩”进行改革,把以往拱桥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在桥两侧各建两个小拱作为拱肩,这是世界上“敞肩拱”桥型的开端。敞肩拱式结构在承载时使桥梁处于有利状态,可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体现了高明的设计思想。同时敞肩拱比实肩拱节约原料,又减轻桥身的自重,从而也减少对桥台与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强桥梁的稳固,汛期中且有协助泄洪的作用,其建筑形象也较实肩拱美观。在施工上,赵州桥建造时利用洨河的地质特点,选择承载能力较大的多年冲积而成的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桥台以五层石板铺筑。在桥台与桥脚联接处,以及上部结构,均采用多种铁件加固,主桥由二十八道铁圈并列砌筑而成,拱石间且以腰铁相联,横圈间错缝拼砌,并用9根铸铁拉杆横贯拱背,加强横向连结。由于设计和施工严格精密,“奇巧固护,甲于天下”(《赵州志》),使整个桥梁坚实稳固。
赵州桥建成后,其养护与维修也受到了历代的重视:首次修理是在唐贞元九年(793);到了北宋治平三年(1066),由于腰铁等铁件的磨蚀脱落和被偷盗,致拱石凌乱、倾侧欲倒而进行了修理;明朝从嘉靖己未年(1559)开始,对桥面、腰铁、拱石等作了多次修理;清乾隆年间(1736~1795)和光绪年间(1900年前后)都对桥作过修理;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1958年由有关部门在保存原状和不改变外形的原则下,对赵州桥进行了精心修缮。赵州桥“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赵州志》),为历代南北交通要冲。从建成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仍固若金汤,并经受住数百次洪水和多次严重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而像赵州桥那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以首创的敞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与施工技巧等项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赢得了举世瞩目的地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59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