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01 评论:0

原始时代出现的吹奏乐器。又称“埙”、絣,即埙的异体字。《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拾遗记》:“庖牺灼土为埙。”这些记载说明埙的历史久远。1973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埙,距今七千年左右,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埙。同骨哨一样,最初的埙可能是原始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做的,用它发出的声音来诱捕鸟兽。埙的大小及形状各异,有不规则的卵形、橄榄形、圆形、平底卵形等多种。《尔雅·释乐》注曰:“烧土为之,大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称锤,六孔。小者如鸡子。”到商代晚期才基本定型为平底卵形。埙由最初的助猎工具发展为后来的单纯乐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初的埙只有吹孔,没有音孔。后来才有了音孔,并逐渐增多,最多有六孔。商代后期还出现了成组的埙。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殷墓出土的一大一小两个陶埙,埙体均呈规则的卵形,平底,顶端有一个吹孔,埙体前后各有五个音孔。经测定,小埙能发出11个乐音,大埙经过修复后,发音与小埙相同,但低一个八度,这表明它们确是一组乐器,可以用来合奏。

在那样古老的年代,能用最简单易得的质料,制造出能奏出较为复杂乐音的乐器,足以证明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

琉璃阁150号殷墓陶埙

河姆渡遗址陶埙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35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璇玑玉衡
下一篇:薰炉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