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斜织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69 评论:0

斜织机是一种带有脚踏提综装置的纺织机。根据汉画像石提供的斜织机的图像资料,可以推测斜织机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到汉代我国广大地区已经普遍使用了。在汉代画像石中有两块分别出土于江苏铜山县洪楼和江苏泗洪县曹庄的画像石中都有“曾母投杼图”,其内容讲的是春秋时孔子的学生曾参童年时的一件事。一天,当曾参的母亲正在织布的时候,有人进屋告诉她说曾参杀了人,开始曾母不信,后来又有人进来报告这件事,曾母就误信了,并且生气地投杼(梭子)断机,教训曾参。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家庭的纺织生产情况和早期斜织机的结构以及斜织机出现的年代。

根据学者的复原图,汉代斜织机的机身分为机座和机架两部分。机座前端设有坐板,后端斜接着长方形机架。机架后端安置的两根撑柱,使机架和水平机座成50°到60°角。机架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框,上端有一根经轴,下端有一根卷布轴。两轴上各有一个轴牙,用来控制送经量和卷布量。机架中间两侧各装一根“立叉子”,其端装有形似“马头”状的提综杆,活套于一根中轴上。“马头”前端系着综框,后端装有一根用于将经线分为上下两层的分经木。机座下有两个长短不同的脚踏杆,长的连结一提综杠杆,通过“马头”控制综片的提升,短的一根与综片下端相联结。操作的时候,织工可以坐着织造,这样也可以看到开口后经面上的经线张力是否均匀,经线有无断头等情况。织工用脚踏这一长一短的两块踏杆分别带动综线。当脚踏动提综踏板的时候,被踏板牵动的绳索牵拉“马头”,前俯后仰,就使得综线上下交替,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织口。由于实行手脚并用,用双脚代替了手提综的繁重动作,这样就能使左右手更迅速有效地用在引纬和打纬的工作上。斜织机的生产效率比原始织机一般可以提高10倍以上,可以大大地提高布帛的产量。汉代的这种斜织机构造虽然简单,但与它同时代罗马的竖机、平地机等织机相比较,无论是在构造上,还是在织造技巧与速度上都优越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汉以后,经隋唐几代的改进和提高,斜织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到宋元时期,此机已完全定型,其形制基本上和近代农村使用的布机相同。这种脚踏织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后来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欧洲直到6世纪才开始出现脚踏织机,13世纪才广泛应用。

斜织机复原图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30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校勘
下一篇:心理疗法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