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相畜术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64 评论:0

是中国一门古老的科学,起源于文字没有发明前。古时根据牲畜的外形,来判断牲畜的生理机能特点和生产性能,以此作为识别牲畜好坏和选留牲畜的依据,就是古时相畜学说的主要内容。我国古代相畜术的形成,最早源于对动物的精细观察。人们从观察中发现各种动物的区别,如《庄子·知北游》言:“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这是关于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不同的描述。后来又在同一动物中,通过几种特征判断其区别,获得经验,当这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普遍运用时,便逐渐形成一种技能,相畜术便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相传“伯益始相畜”,伯益属夏禹时期的人物,说明相畜术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已产生。商代,关于马的记载已在甲骨文中体现。西周时期,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马牛的役用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开始相牛、相马,以选优良的家畜为生活服务。系统相马在这一时期出现。如《周礼》中根据马的品质将马分为六等,分别为:种马(从事繁殖作种用)、戎马(用于战争)、齐马(用于仪礼)、道马(用于拉车驾辕)、田马(用于田猎)、弩马(用于各种杂役)。这标志着相畜学脱离了原始的通过动物特征进行辨别的方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技术学科。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诸侯兼并,战争频仍,军马需要量与日俱增,同时也迫切要求改善军马的质量。而且由于耕牛和铁犁的使用,人们希望使用拉力较大的耕畜。这些都推进了相畜学的发展。这个时期,相畜名家不断涌现,其中有着名的相马专家伯乐,相牛专家宁戚。伯乐,是秦穆公时人,相传他着有一部《相马经》。《战国策》记载他有一次路过虞坂,有一匹良马卧于盐车之下,见他而长鸣,他看出这是一匹千里良骥,不禁抚胸涕泣,并脱下衣服盖在马身上。这匹马俯而喷,仰而啸,声如金石,直上云天。后人常为此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宁戚是魏国人,早年“穷困无以自处”,到齐国以后,因偶然一次在车前喂牛而高歌,被齐桓公发现而得到重用。他着有《相牛经》,这部书虽早已散失,但它的宝贵经验一直在民间流传,对于后来牛种的改良,起过很大作用。相马的理论和技术成就更大,《吕氏春秋·观世》中说:古时,善相马的有十大家:寒风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喷吻,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两汉是相马术的又一发展高潮,以相马闻名的人很多。《史记·日者列传》中说:“黄直丈夫也,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留长孺以相彘立名,荥阳褚氏以相牛立名,能以相术立名者甚多。”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相六畜三十八卷”,表明当时相畜着述已经很多。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相马书》就是汉代相马术的一份记录。书中已根据马的外形将马区分为“善走马”、“非善走马”、“国马”、“良马”和“弩马”等等。汉代相畜术的最大特点是马式出现。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人马援根据前人和自己实践的经验,总结了一套相马法,同时又根据这套相法,铸了一匹铜马,作为识别良马的标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铜马相法。铜马相法的出现,使一般不善相马的人,也可以根据马式各部分依样画葫芦,也能得其大概,使得相马术通俗化和大众化。而西方塑造这种铜质的良马模型,直到19世纪时才出现。因此,马援铜马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家畜外形学上取得的一项伟大成就,同时,也是世界畜牧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北魏时,相畜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相马方面,已总结出一套相当科学的鉴定方法。这套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一、提出了淘汰“三赢”、“五弩”的原则。即提出了淘汰具有三种赢弱无力、五种迟钝少力外形的马匹原则。二、提出了重要鉴定部位和鉴别次序。三、提出了相马五脏法,由外形联系到内部器官来鉴定马的良劣。四、提出了口色相法来鉴定马匹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五、提出了“筋马”、“肉马”的基本鉴别方法。相猪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很多。其经验是:母猪要选嘴筒短,贴皮没有绒毛的。因为嘴长牙多,一边有三颗牙齿以上,就难以长肥;有绒毛的,屠宰后毛不易去净。隋唐宋元时期,相畜专着多有出现,有梁朝葛颖《相马经》,高堂隆《相马经》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相畜术已从表型特征进入遗传层次。明清时期,相畜术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最大成就是出现了一部以相水牛为主的相畜专着《相牛心境要览》。该书首先对牛的整体作出总的要求,如“体紧身促、头小腹大、颈长身短、角立眼圆、肩高臂低、杂毛不生、四足齐立、骨骼平密、腰根短小、云头丰高、尾杪、髀骨切齐。”等等,然后对各个部位进行要求,“凡牛头要瘦小,皮要平满,要露筋骨,头大而肉,名肉蛮头,必不走。面要直而长,见筋骨者好。”古时的相畜学对后世家畜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2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线装
下一篇:相风铜鸟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