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西山八大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24 评论:0

北京西山八大处又名八刹,位于北京西山的翠微、平坡、卢师三支脉之间的上麓、山腰及山顶,大部分为清代建筑。

长安寺又名善应寺,是第一处,位于翠微山西南隅的平地上,建于明代弘治十七年(1504),清康熙十年(1671)重修。前为释迦殿,后为娘娘殿。寺内有古铜钟一口、两颗元代的白皮龙爪松、一颗古老的百日红和金丝木瓜以及紫荆和紫薇等珍贵花木。

灵光寺是第二处,距长安寺不足一里。它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766~780),取名龙泉寺;金代大定二年(1162)重修,改名觉山寺;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再修,改名为灵光寺。1959年在辽代咸雍七年(1071)建的招仙塔被八国联军焚毁的原塔基上重建一座高50米、以汉白玉为基、十三层、绿色琉璃瓦、金黄色塔顶尖的一座新佛牙塔。塔内存放释迦牟尼牙齿一颗。该牙齿是放在废塔基下一石函内的沉香木匣中,匣内外有“释迦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等字样和梵文的经咒。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留下四颗齿,其一传入中国,11世纪奉安于此。寺内还有一金鱼池,池中有观鱼亭,池后有在元代翠微公主墓旁建的韬光庵。韬光庵北有观音洞,洞内有观音石像;泉水清清的石井以及北方少见的热带娑罗树和菩提树。

三山庵又名麻家庵,是第三处,位于三山之间,灵光寺之上,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曾修葺。其大殿前有一块汉白玉门道石,上有花纹如行云流水,称水云石。殿东敞厅有“翠微入画”匾额,在此远望,附近风光美如图画。

大悲寺原名隐寂寺,是第四处,位于平坡山腰。它始建于元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寺后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名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大悲寺有三重殿宇,前殿有元代着名雕塑家刘元用檀香木和香砂塑成的十八罗汉像。殿前有八百多年前的高大银杏树两株。大悲寺山道旁的奇形怪石和寺中的翠绿竹丛也是一大特点。

龙王堂又名龙泉庵,是第五处,位于平坡山大悲寺西北,清康熙十一年(1672)建。寺为二进院落,内有泉水自寺后峭壁流出,至前殿,经龙头式石雕螭吻注入1.5米深的水池,常年不断,称甜水泉。寺后部有卧游阁,登临可饱览山景。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龙王堂西北,是第六处,也是八大处的主寺。它始建于唐代,名平坡寺;明代洪熙元年(1425)重建,名大圆通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又重建,改名圣感寺;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后改名香界寺。香界寺建筑规模宏大,有殿宇五进,院左有乾隆行宫和花园,寺后部有藏经楼。院内有虎皮松(卧虎松)、大娑罗、玉兰等名贵树。寺内保留着清康熙年间从地下发掘出的大悲观音像。观音像的脸上有胡须(证明观音原为男身),据考为唐代以前的遗物。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部,是第七处。庙门外有木牌一座,远处可见。殿前有一“眺远亭”,天晴可远望永定河和卢沟桥。殿后有一深广约五米的砾石胶结岩洞,形似黑白两色珠子粘在一起,因此得名。

果证寺又名镇国寺,在卢师山上,是第八处,它是隋代创建,初名尸陀林,唐代天宝年间改名感应寺,明代景泰年间又改名镇海寺,天顺年间改为证果(镇国)寺。寺内有人工假山,结构精巧;寺南有青龙潭,潭上的吐水石刻龙首,已被八国联军毁坏;曲径北端有卢师洞(相传唐代卢师和尚曾居此),洞上一块巨大岩石从山中悬空伸出,这就是着名的秘魔崖。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26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西湖
下一篇:西什库教堂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