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秋季,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发掘甲区第二十号汉墓时,在墓道西侧清理了一座被严重破坏的马家窑类型墓葬,从墓内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图案的彩陶盆,这是首次发现的直接描绘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的图画的器皿。经鉴定,彩陶盆为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300年~2050年)的遗物,舞蹈纹彩陶盆的发现,使学术界轰动一时,而这个彩陶盆也由此名闻遐迩,成为举世无双的国宝。这个陶盆是由泥质红陶制成的。器形较大,口径29厘米,腹径28厘米,底径10厘米,高14厘米,敛口,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唇及内外壁均有褐彩纹饰。其中,唇彩三组,都是用钩叶圆点纹为中心,外绘内向三角纹,三组纹饰之间填以斜平行线纹;外壁彩绘三条带纹,在突钮处三条带纹又合成一条粗带,上有钩状纽结;内壁彩绘是陶盆的主要纹饰,在内壁最大处绘四道平行带纹,最上端一道较粗,内壁紧接口沿处一圈带纹。在上下两组纹饰之间有舞蹈形画面三组,每组两边也有内向弧线纹。在相反两组弧线纹之间,各有一条斜行的柳叶形宽带纹。舞蹈图每组均为五人,舞蹈者手拉着手,头面向右前方,右腿向左前方跨出,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所穿服装虽不易分辨,但每人头上都有一发辫状饰物,臂部亦斜向伸出一饰物。从画面上看,五人动作协调,舞姿轻松自然,情绪欢快热烈,场面也壮阔。而且三组舞蹈图案描绘的内容完全相同。
此盆无论从人物的神态,还是从整个画面烘托的艺术气氛来看,都堪称为古代艺术的珍品。关于这件彩陶盆上原始舞蹈纹所表现的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解释,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是氏族成员在进行图腾舞蹈,舞蹈者头上和下体的饰物,是人们为象征某种动物而戴的头饰和尾饰,为的是把自己装饰成氏族的图腾兽;另一说是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在举行狩猎归来的庆功会,跳着狩猎舞,表现人们在狩猎活动中分组围追堵截猎物的情景;再一说是在进行祈求人口生殖繁盛和作物丰收的仪礼舞。这几种说法均有道理,虽然莫衷一是,但是这件彩陶盆上的画面,确实反映了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在史学方面,还是在社会人文、宗教方面,或是在探求舞蹈艺术的起源、人类服饰以及绘画的发展,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此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2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