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武术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18 评论:0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武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个独立的体系,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把攻防格斗与健身娱乐,身体运动与哲学道理结合得那样自然,那样完美,这在古代文明中是极为罕见的。武术是从古代军事武艺的母体中脱胎而来的。两者的共同特征是技击性。

远古时期人与兽、人与人互相格斗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特别是技击方法的不断积累,便是武术的萌芽,也是军事武艺的初始。武术从军事武艺中分化出来的条件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集体性的军事武艺技击发展成以个体为特征的技击。其次,武术已不像军事武艺那样把杀伤敌人保全自己作为惟一目的,而开始带有健身和娱乐性。此外,广泛流行于民间也是两者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武术开始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体育的广泛开展使武术勃然兴起。据《管子》记载,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多次责令地方官吏注意发现并荐举武艺出众者:“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才,其罪五。”(《管子·小匡》)武术固然有实战的意义,但史料表明其娱乐性亦居于重要地位。《庄子·说剑》所述赵文王之“喜剑”并非卫土强国,而是“无所用于国事”的纯粹娱乐活动。春秋战国时武术理论也有所成熟。如《庄子·说剑篇》“示文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的技击策略与方法,是个对个单独对击时的经验所得。

隋唐时期“府兵制”和“武举制”推动了武艺的发展。府兵制即把兵员组织在兵府之中,以“府”为军事编制的基本单位。武举制即通过考试选拔武官,是武则天在发展文举的同时,于长安二年(702)开创的我国武举选拔的先例。由于两种制度的影响,社会上行侠习武,成为一时风尚,这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少林寺僧徒出于保卫寺院财产以及自我健身的需要,也练拳习武。少林寺是现存的北魏古刹之一。它不仅是佛教禅宗的祖地,而且还是我国少林武功的发源地。研究中国武术,必须研究少林武功。在佛门净土的少林寺,出现少林武功有两方面原因:一,出于僧徒健身需要。僧徒为了活跃生活及健身,经常练拳习武,陆续创编了徒手的手执棍、剑、杖等健身动作,这是少林武功的雏形。二、为了保护寺院及自卫的需要。北魏孝文帝自修建少林寺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大都给予其特权:凡出家为僧的,不交租,不当差,不充军。寺僧为了保护这些特权,就建立了专门的寺院武装。一些通晓武艺而混迹空门的人,就成了寺院武装的“教练”。僧兵的出现,反映了少林武功的兴起。

八卦掌

宋代时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以前的武术是和武艺混合,宋代时明显地有了分支,标志着武术的独立形成。此时武术作为社会的娱乐活动,已独立存在,并有专门以表演武术为生的艺人。武术有其固定的表演套路。促进武术独立的社会条件有很多,首先是用火药制的火箭、火球、火炮等武器和长射程兵器相结合,在战场上发挥较大作用,使兵器武器向简单实效的方向发展。其次是由于社会娱乐风气的影响,许多军事性体育项目均向娱乐的方向发展。此外统治阶级禁武,禁止私有兵器、成套的拳术和棍术的练习,既不违反法令又使人民得到练武的机会,宋代时练习武艺的目的是作战,从军事性出发,切合实战要求,其动作朴实无华。练习武术的目的是表演,从娱乐性出发,动作要好看,要具艺术美,给人以享受。

少林寺白衣殿壁画

(选自《中国古代文物图集》)

到明清时期,武术发展高涨,从其性质和规模来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中叶开始,朝廷兵制改革,由军民分制改为乡兵征召。各地乡兵训练蜂起,具有击技特色的武术便得以兴盛发展。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里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武术与武艺的区别。他认为拳法(武术)虽和武艺不一样,不能用于作战,但可以增强体质,是学武艺的手段。好看的花枪、花棍、花刀、花叉中的单舞、内滚、跳打,都是“以图人前美观”的花法,与作战的武艺有区别,不能在作战中使用。当时学习武术的人很多,戚继光告诉兵士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官府面前应试的也是花枪等法。他自己说“拳法似无予于大战”,但他仍旧把拳法列于后,以备一家。明代第一部武术专着是程宗猷的《耕余剩技》。

第二阶段前清时期是少林拳发展的最精时期。唐、宋两朝,少林寺并没有什么显赫的武功和特殊的武艺。少林武功闻名天下,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的御倭战争中。当时全国寺庙有僧兵的有五台、伏牛、少林三家。但是在浙江边患征集援兵时,只有少林僧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战场,舍生忘死,扞卫国土。在《松江府志》记载:全国各地到浙江作战的援兵中,“以少林寺僧兵最为骁勇”,在都司韩玺的率领下,“于烟墩斩倭八十余,解上海之围”。这是明代御倭战役前期最大的一场胜利。明亡后,少林寺在明朝故老遗臣的鼓舞下也具有浓重的反清民族意识。这受到清政府的注意。雍正时曾下旨批示说少林寺僧不守清规,妄形生事,迫使少林寺一些有武功的高僧,不得不借募化之机云游四方。《清稗类钞》记载了少林寺僧在各地比武收徒的故事,虽有些附会的传说,但也确实反映了少林武功“外流”的情况,这就使少林武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明清时期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武术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是我国武术运动的重要时期。武术已经有了详细的拳法分类,对“十八般武艺”也有具体说明。古代武术的使用器械也众多不一,都反映了古代武术的繁荣。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24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武科
下一篇:武训兴学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