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五铢钱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40 评论:0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以重量为钱名的“铢两货币”之一。它的标准重量为四克,钱径为2.5厘米,厚0.12厘米,圆形方孔,内外皆有周郭。汉代五铢钱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并将其发展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五铢钱的通行时限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12)止,共739年。五铢钱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独立的货币体系,对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汉五铢钱与秦半两钱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大小轻重适度。五铢钱轻于秦半两钱而重于汉半两荚钱,这种适中的重量便于携带和计数。二是形制铸造先进。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圆形方孔的基本形态,并且内外有郭,这样既可以保护币面文字不受磨损,又增加钱币的牢度。三是铸币权集中于中央朝廷。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命令上林三官(上林三官:汉代官制。水衡都尉居上林苑内,属官有钟官、技巧、辨铜三令,专管铸钱)铸造标准五铢钱,“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汉书·食货志》),自西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铸币权都集中于中央。由于五铢钱的制作是由朝廷的专门机构负责的,所以,钱币的质量有保证。铸造时采用金属模具铜质母范的方法,使铸出的钱币大小、式样统一。

赤仄五铢钱

在长期流通过程中,因朝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出现了各种名目不同的五铢钱。如汉武帝时期的“三官五铢”,“决文五铢”,“传行五铢”,东汉时期公孙述在四川铸行的铁五铢,光武帝时期铸行的东汉五铢钱,灵帝、献帝时期铸行的钱背有四道斜纹的“四出五铢”,三国蜀国刘备铸行的“直百五铢”,“犍为五铢”,“蜀五铢”,南朝萧梁铸造的“四柱五铢”和“二柱五铢”。北朝孝文帝时期的“太和五铢”,宣武帝时期的“永平五铢”,“永安五铢”,东魏孝静帝时的“小样永安五铢”,北齐时期的“常平五铢”,西魏文帝时的“大统五铢”,隋文帝时铸造的“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隋五铢钱色发白,故名“白钱”。在五铢钱流通期间,虽然也有个别帝王曾废除过五铢钱而改行其他名称的货币,但在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五铢钱已具有其它货币不可取代的地位了,尤其是在王莽改制时期,人民拒绝用王莽的复古式货币,偷偷坚持用五铢钱交易。所以币制改革没有成功,五铢钱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还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24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五言诗
下一篇:武科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