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孙文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55 评论:0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教育家。亦名中山,字逸仙。从事革命活动后,化名中山樵,人称孙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随其兄在檀香山生活,1883年归国后又相继入广州和香港的医学院学习。他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完全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教育,学到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也接触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这对他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改革封建教育主张的提出,以及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引进新学说,都有很大关系。中法战争后,他写下《上李鸿章书》,信中提出一系列改革国政的主张。其中要清政府大力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后,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孙中山的教育主张主要有: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好学,必待教而后学”。但他认为中国的封建教育是腐朽的,不能使人尽其才,为国家所用,主张学习西方教育。在当时清朝统治的情况下,他积极主张革命教育,要以“学堂为鼓吹之地”,达到“倾覆清廷创造民国”的目的。反对当时流行的先教育后革命的改良主义观点。1905年,在与严复的一场争论中,他批驳了严复“先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的改良主义论调,而力主以“革命”、“突变”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教育。民国建立后,公布实施平等教育、普及教育,重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并把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看作“当今之要务”。此外,他对青年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法也经常进行指导,反对青年学生去追求读书做官和谋求私利。告诫学生“今日于学问一途,尚当改良宗旨,着眼于文明,使中国学问与欧洲并驾……可与世界各国同享和平”。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教育的要求和民国国策的基本精神。其教育着作主要有:《上李鸿章书》(1894)、《民国教育家之任务》(1912)、《女子教育之重要》、《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等。(参见“孙中山”条。)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107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孙思邈
下一篇:孙子兵法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