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手摇纺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298 评论:0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类对衣着的要求逐渐提高,手工纺纱不仅效率低,且不均匀,于是手摇纺车便应运而生。最早的纺车出现在什么时候,现在还无法确定。1973年,藁城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块丝织品,经检测捻度高达每米上千捻。这样高捻度的丝是手工纺纱达不到的,应为纺车所纺。另外这个遗址出土的麻布经纱投影宽度为0.8~1.0毫米,也应为使用纺车所纺。据此可以推断,纺车可能出现于商代。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方言》,在《方言》中记有“繀车”和“道轨”。单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形态生动的人物正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充分展示了汉代纺织生产活跃的景象。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了。所以有理由推断纺车的出现应该远在汉代之前。

我国古代常见的手摇纺车是由木架、锭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组成的。木架是由连接在一起的右大左小呈⫫形的两个木框构成。锭子是用竹或木制成,它的一端穿插在左侧小木框两柱之间,另一端伸出木柱之外。柱内一端外套从绳轮过来的绳弦,柱外一端外套竹管或芦管,纱线绕上后就成为纡子。绳轮就是用两条竹片或木片圈成的两个圆环,分别用竹竿或木为辐撑于轴上,再用绳索在两竹环之间交叉攀紧成鼓状,两环之间距离为20~25厘米。绳轮的直径一般在60~150厘米之间,架在右边的木框上,外面套着与锭子相连的绳弦,配着和轮轴相连的手柄。这是手摇单锭纺车。另外还有一种锭子装在绳轮上面的手摇多锭纺车。从宋人的《纺车图》中可以看到,在纺车的轮轴口固定有一块星形木板,锭子就装在这上面并从反面伸出,也用绳弦将绳轮和锭子相连。在操作时需要二人配合,一人手摇木轮,带动锭子回转,一人在前面用手导引纤维。与单锭手摇纺车相比,受加捻牵伸的线段较长,一般用来加工质量要求高或捻度较大的纱线。据分析,手摇纺车的生产能力起码比纺缚高15~20倍。而且这种纺车除了可以纺纱之外,还能制成纬纱用的纡子,过去用纺缚的时候,需要另外的工具摇纡,现在有了纺车,就能兼做这项工作了,这就可以比较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了。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架名叫汉瑟的乐器,它是用多根丝合股加捻成音乐弦线的高级乐器,共二十五根弦,被三条尾岳分为三组,即外九弦,中七弦和内九弦。这些弦最粗的有1.9毫米,渐次逐减到最细的0.5毫米。要保证发出协调而准确的音律,就要求每根弦都要做得均匀。把丝合股加捻成线,是用一种叫做“络丝”的纺车来完成的,也就是上面谈到的汉代画像石上的那种纺车。络丝纺车是把多根并在一起的丝缕,通过丝钩并合加拈,络到纺车锭子的竹管上去的一种手摇纺车。手摇纺车以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一直被我国各族人民广泛利用,即使普遍使用脚踏纺车后,它也没有被完全淘汰而流传至今。

络丝纺车

古代纺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9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收复新疆
下一篇:授时历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