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三国鼎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99 评论:0

东汉末年,统一政权瓦解,军阀混战,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人民大量死亡和流徙,使许多田地完全荒废。在兼并战争中曹操、刘备、孙权崛起,经过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三国鼎立结束了军阀混战,三国各自调整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克服了东汉腐朽政治的许多弊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各地豪强纷纷构筑坞堡,加强武装;许多地方官也纷纷扩充力量。经过七八年的兼并战争,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袁绍称雄于北方,占据幽、冀、青、并四州(今河北、山西和山东的东部和北部);曹操占据兖、豫二州(山东的西南部与河南),控制着中原腹心地区;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刘表占据荆州,此外尚存其他一些割据势力。公元200年,袁绍进攻曹操,双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开战。袁绍率精兵十余万,进攻到官渡北面的武阳(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与曹操对峙。曹操以逸待劳,后发制人。曹操侦知袁绍粮食屯放在乌巢(河南延津县东南),便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杀守将,烧军粮。袁绍大为惊恐,曹操乘势出击,大获全胜。袁绍只率八百多骑兵逃回黄河以北。官渡一战,曹操消灭了袁绍的主力,又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最后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打算一举消灭寄居荆州的刘备,进而吞并江东的孙权,统一中国。刘备败走南逃,曹操占领江陵,刘备退守长江南岸的樊口(湖北鄂城西北),派诸葛亮到柴桑(江西九江)去见孙权,劝他共同抗曹。孙权在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继承父兄遗业,致力于经营江东。孙权召集部下商议抗曹事宜,否定了投降派的意见,决定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联合刘备共抗曹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从江陵顺江而下;孙权派周瑜率军与刘备会师,由樊口逆江而上。双方相遇于赤壁(湖北武昌西南)。在数量上,曹操拥军不下二十万,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多人,曹军占有绝对优势。然而曹军长途跋涉,士兵疲惫不堪,加上时役流行,战斗力很差,因此和联军初次交锋就打了败仗。曹军被迫撤到长江北岸的乌林(湖北洪湖县)。曹军士兵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当时江面风大,战船波动不稳,更增加了困难。为了使战船不致过分颠簸,曹军用铁环将战船首尾相连地套住。使用这种方法,势必使船只调动不灵。周瑜部将黄盖看到这种情况,主张以火攻取胜。他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情绪,向曹军诈降。曹操果然中计。于是黄盖率领大船十艘,满载着浇了膏油的干柴,顺风驶向曹营,在接近曹军船只的地方,把干柴点燃。顷刻之间,曹营火起,曹军战船一时无法分散,几乎全部着火焚毁,大火烧到岸上的营寨,曹军人马烧死、溺死的不计其数。孙刘联军乘胜出击,大败曹军。曹操被迫率残部逃回北方。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分立形势的关键性的战争。战后,曹操守住襄樊、合肥等战略要地,集中精力整顿内部,并积极经营西北;孙权进一步巩固了江南根据地,并向荆州发展势力;刘备取得荆州的江南四郡,有了较为稳定的地盘。公元210年,刘备又向孙权借得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孙权也向岭南扩展势力。公元211年至214年,曹操占领了关中和凉州,刘备占了益州。219年,孙权夺得荆州。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建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国号吴。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各自采取了一些巩固政权,发展生产的措施,推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是魏国的创始人,他破格用人、整饬吏治、打击豪强。曹操改变了东汉政权以门第取人的传统,实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这就使曹魏集团有治国才能的士大夫,比其他任何集团都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豪强垄断政权的局面。曹操尤其注意地方官的选择,涌现出一批比较有作为的地方长吏。这些地方长吏一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招抚流亡,一边抑止豪强,打击兼并。为了发展经济,曹魏集团大力推行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屯田以军事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剥削量也较大,但屯田农民在生活上比自耕农有保证,没有别的兵徭负担,而且屯田还能使大量离开生产的流民重新与土地结合,这就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为保证兵源,曹操还建立“世兵”制,规定士家以当兵为世袭职业。在赋税制度上,曹魏政权实行租调制,废除了汉代的口赋、算赋,由于租额固定,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曹魏集团还大力兴修水利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由于曹魏集团的精心治理,经过农民数十年的辛勤劳动,北方社会经济终于从极度残破中得以恢复,为重新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诸葛亮在蜀,辅佐刘氏父子,实行了旨在加强集权统治的法治。法治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在当时也包括限制豪强和整肃吏治的内容。诸葛亮极力团结与他们合作的益州地主,同时也打击那些不法的巴蜀豪强。诸葛亮主张任人唯贤,注意官吏的选择,他反对东汉以来那种以门第为根据的“为人择官”,要求根据职务选择称职人才的“为官择人”。蜀地经济在东汉末年未遭战乱破坏,基础较好,诸葛亮十分注意利用原有的基础发展社会经济,使这一地区经济比东汉有所前进,人民负担也不很重。

孙权在东吴也比较有作为,他善于团结和延揽人才,重用了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因此人称“江东多士”。在经济上,孙权重视农业生产,对江南的生荒土地进行屯田开发,但由于吴世家大族势力较大,其屯田效果不及曹魏。吴还对山越人进行了征讨,山越人的迁出和从事农业对于促进东南经济发展和开发山区有积极作用。经过治理,东吴的农业、手工业(尤其是造船)、商业都发展起来。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彼此不断斗争,各方都试图统一全国,但由于势均,一时都不能吞并对方。后曹魏的司马氏崛起掌权。公元263年,司马氏集团灭了业已衰弱的蜀汉。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晋。280年,晋灭吴。三家归晋,鼎立局面结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8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塞上曲
下一篇:三国演义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