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染色工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70 评论:0

利用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染料为织物着色,中国古代称为“草染”,先秦时使用的植物染料有茜草、蓝草、紫草、荩草、苏枋、皂斗等。而采用朱砂、赤铁矿粉、石黄、石绿、铅粉、蜃灰、金银粉等矿物颜料为织物着色,古代称为“石染”。早在几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天然的赤铁矿粉涂染串珠贝和筋绳。在距今3000年前的周代,我国的染色技术就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已有了专门从事染色的染匠。据《周礼》记载,在西周初年,周公摄政时,设置了许多国家机关来处理全国的政事,旧称“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在天官下设有一个叫“染人”的官职,专管染色生产;在地官下设有一个叫“掌染草”的官职,专管染料的征集和加工。《诗经》和《论语》中有关服色的句子反映了贵族们对衣着色调非常挑剔,如羔羊皮配黑色丝绸做皮衣,麂皮配白色丝绸,火狐皮配黄色丝绸。

先秦以前,染色作业是根据季节安排的。每到春天,奴隶们在“染人”等官吏的监督下将生丝和绸坯进行暴炼,这样做既可以漂白,又对丝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使丝纤维柔软并易于染色。那时,主要用草木灰等泡制的碱性液汁浸泡生丝七天七夜,直到除去丝纤维上的丝胶和杂质。至于绸坯,则用楝木灰和蜃蛤烧成的灰等强碱性物质加入水中成浓浆,用来浸渍绸坯七天七夜才可以完成。“暴炼”就是现在印染生产中的预处理工艺——炼和漂;夏季,染色工作开始,染色必须先染纁玄二色,因为周代认为纁玄二色乃“天地之色”,染此二色“以为祭服”,须安排在染事之首:秋天是各种染料收获的季节,天高气爽,是染色工作最繁忙的季节,生丝染成不同的颜色,用来织各种彩色的锦,绸坯染好色以后,就可以用来制造衣物用品了;冬季到来,将一年劳作的成果进献朝廷,染事完毕。

先秦时期的练染工艺已基本配套成熟,不仅练漂工艺水平高超,染色工艺方法也很丰富,根据染料不同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织物和纹样的要求,创造了线染、匹染、媒染法、套染法、多次浸染法、防染、拔染法等。多次浸染法是根据织物染色的深浅要求,将织物反复多次地浸泡在同一种染液中着色。常见的为靛蓝的染色,每染一次色泽就加深一些。套染法的工艺原理和多次浸染法基本相同,也是多次浸染织物。只不过是多次浸入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以获得各种色彩的中间色。比如染了黄色以后再用红色套染就染成了橙色;先以靛蓝染色之后再用黄色染料套染,就会出现绿色;染红之后再用蓝色套染就会染成紫色。根据《诗经》的描述可知,我们的祖先远在三干多年前就已经能够利用红、蓝、黄三色的植物染料,套染出缤纷的色彩来。媒染法,是借助某种媒介物质使染料中的色素附着在织物上。因为媒染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其他各种染料不同,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媒染剂处理后,才能在织物上沉淀出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因媒染染料有这一特殊性质,所以不仅适用于染各种纤维,而且在利用不同的媒染剂后,同一种染料还可以染出不同的颜色。茜草、紫草、荩草都是多色性媒染染料,依使用的媒染剂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如茜草使用明矾(硫酸钾铝)就可染出赤、绛等颜色。由于媒染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较低,一般都需要多次浸染并分次加入媒染剂。紫草如使用明矾为媒染剂就可以染出鲜艳的紫红色。荩草直接上染毛丝纤维可得到浅黄色,若以铜盐为媒染剂就可得到鲜绿色。媒染染料比其他染料的上色率、耐光性、耐酸碱性以及上色牢度要好得多,它的染色过程比其他染法复杂。媒染剂如稍微使用不当,染出的色泽就会大大偏离原定标准,而且难以改染。据《周礼》记载,我国的染匠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成功地掌握媒染染色过程终端的色泽。线染是将纤维束染成不同的颜色再织成锦。匹染是将织好的素色匹帛染色,即先织后染。在周代,我国将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正方五色”是青、赤、黄、白、黑,“五方间色”是绿、红、碧、紫、骝黄。将它们定为“五色”表明那时的人们认识和运用色彩的水平已相当高了。春秋以后,由于各种染色方法逐步普遍应用,使得织物色谱丰富多彩,其中仅丝织物的色谱就有红、黄、绿、蓝、紫、绀、绯、缁、缇、纁、緅、綦等多种。

秦汉之际,由于染色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植物色素提纯和储存问题的解决以及不同染料套染、媒染技术的进步,染出织物的色谱进一步扩大。根据西汉史游的《急就篇》、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东汉刘熙的《释名》这三本书中所记色彩名称或专用词按色谱排列,可得到与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近似的三四十种颜色。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新疆民丰东汉遗址出土的大量织物色泽有朱红、绛、紫、墨绿、黄绿、深浅褐、中黄、深蓝、宝蓝、浅蓝、银灰、黑、白、金、银色等多种。这足可以说明当时染色工艺水平之高超。中国的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色彩鲜艳的丝织物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调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调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绿色调有湖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足见其色彩之丰富。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染色技术和选用染料方面的发展,可用于染色的植物也增加到几十种,这就使织物色彩的色谱更为广泛。据张謇在《雪宦绣谱》中所说:以天地、山水、动物、植物等自然色彩,与深浅浓淡结合后,可配得色调704色。如此之多的色彩,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是要靠熟练地掌握染料的组合、配方和工艺条件的改变才能达到,这说明当时染色技术之高。明清两代除皇家专设“蓝靛所”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外,在民间也开设有各种私家染坊,而且染坊中又根据不同颜色而分工不同。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86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鹊华秋色图
下一篇:人面鱼纹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