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拳搏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41 评论:0

西周时已有拳勇,主要是以拳术、角力为主的徒手武艺。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有了广泛的流行。《诗经·小雅》:“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讽刺无能小人既没有拳击的力量和技能,又缺乏男子汉的勇气,却专门制造祸乱。春秋之际,统治者重视习拳练武,武风素盛的齐国尤为突出。《荀子·议兵》:“齐人隆技击。”技击就包括拳勇,齐国是东部的一个大国,荀子是战国时期人,生活在齐国,亲眼看到当时齐国盛行技击之类拳术活动。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即位之后,任命了善于理国的管仲为相,管仲提出“寓兵于农,兵民合一”,“于子之乡,有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管子·小匡》)经管仲这一提倡,拳术活动在齐国有了很快的发展。汉代时兴手搏,也称作“拚”或“卞”、“弁”,即徒手搏斗。(《汉书·甘廷寿传》)手搏以体现攻防格斗技巧为其运动特征,以提高各种兵械技术水平为目的。这种竞技形式标志着我国古代拳技的肇始。由于拳术便于近战,练习起来又极简单,所以全国各民族中都有广泛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南拳、形意拳、华拳、通臂拳、查拳、少林拳、炮拳、太极拳、红拳、六合拳等类别。到了明代,明将戚继光对拳术有过相当详尽的论述。他在《纪效新书》中,概括地归纳了拳术练习的特点,提出:“大都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利便,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番倒插,其猛也披劈横拳,其快也话提朝天,其柔也知当斜闪。故棒、棍、刀、枪、钗、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戚继光的这段论述,对于拳术中的踢、打、摔、拿、起伏转折、闪展腾挪、窜蹦跳跃、跌扑翻腾,以及手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方面的特点都有概括。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86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全唐诗
下一篇:染色工艺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