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秦封建皇朝的建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55 评论:0

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结束兼并战争之后,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封建统治。首先秦王政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秦代以前“王”本是统治者最高的称号。秦王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字,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了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等,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的神圣的地位和最高权力。

在皇帝之下,设有三公、九卿等职官辅佐皇帝,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又分左、右,是中央政权机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但不能私自调兵遣将,军权仍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监察,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三者相互制约,而集大权于皇帝一身。三公之下,另有九卿: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管理宫廷车马;卫尉,掌管皇宫保卫;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族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这些官职,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废除了古代封国建藩制度,而将全国划分成三十六郡(秦末增至四十郡),每郡分若干县。郡设郡守,县设县令。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地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情况。这是“上计”的主要内容。县以下分为若干乡,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

秦始皇为了维护封建秩序,令大臣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加以修订、扩充,吸取其他各国有关条文,制定了一套更严密的刑法制度。《秦律》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严禁对私有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侵犯。《秦律》还保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秦代执法很严,刑罚也很残酷,集中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秦朝建立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有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地方军由郡尉掌管。秦王朝戍边军队有八十多万人,全国军队数目至少在百万以上。

除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公元前216年,秦“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这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正式承认。在当时很有积极作用。在统一六国之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均有不同,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以后,采取了许多统一措施。在秦统一之前,文字的形体非常紊乱,同一个字所采用的声符、形符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都造成了严重障碍。秦始皇便命丞相李斯、太史令胡母敬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行于公文法令。后来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便的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后,字体结构得到简化和定形,这对推行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其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特别是价值不等,换算困难。秦灭六国后,统一规定: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这就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战国时,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计量单位很不一致。度量衡既是商品交换的必须工具,又和国家的赋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下诏统一全国度量衡。它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了重要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下令拆毁战国时期各国在边境修筑的关塞、堡垒等障碍物。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前220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全长一千八百余里。经过秦的建设,全国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联系在一起了。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箝制,秦发生了“焚书”事件,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并严禁私学,以吏为师。次年又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人于咸阳。焚书坑儒扼杀了文化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杂居,互相影响,形成民族的大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秦灭六国后,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开始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前218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在河套南北设三十四县,重设九原郡。前211年,迁三万户居民到匈奴故地垦田生产,开发边疆。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不仅有力地制止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抢掠,而且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秦又在北部边境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长城,把原秦、赵、燕的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万里长城的修筑对于抵御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保障内地人民生活、生产的安定起了重大作用。秦始皇还降服了浙江一带的越族,建会稽郡;征服南越族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当地的开发。

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国祚较短,而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这辽阔的疆域内,在一个国家政权的管理下,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国,并建设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论在中国史还是在世界史上,秦皇朝功不可没,秦皇朝闻名遐迩,以致“秦人”很早就成了中国的代称。古印度梵文称中国为“支那”,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称中国为“秦尼”国,直到今天China一词仍指中国,这一切都是由“秦”字读音转变而来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82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钦定工部工程作法
下一篇:秦陵兵马俑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