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万安桥。是我国古代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位于福建泉州城东北洛阳江口。始建于宋皇佑五年(1053),完成于嘉佑四年(1059),是在宋朝进士蔡襄任泉州太守时组织当地民工建造而成。洛阳桥是一座多孔式跨水长桥,在桥梁史上,它开创了在江水入海口上造桥的先例。据蔡襄《万安渡石桥记》记载,当时桥长360丈,宽一丈五尺,计有47个桥孔。保存到现在的洛阳桥长834米,桥面人车行道宽7米,有46个桥墩,47个桥孔,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规模。洛阳桥在建筑技术上成就颇多。由于它位于洛阳江入海口,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交汇,水急浪高,为了解决桥梁基础稳固问题,建造时首创了“筏形基础”。即在江底沿桥位纵轴线抛掷数万立方大石块,筑成一条宽二十多米,长一里的石堤,提升了江底标高3米以上,然后在这石堤上筑桥墩。这就克服了洛阳江口海潮侵袭的巨大推力,在桥梁史上是一大创新,是现代桥梁工程中“筏形基础”的先声。桥墩亦用石块砌成,迎海一面砌成尖劈状,以减弱海潮的冲击力。
此外,在没有现代速凝水泥的条件下,要解决桥基和桥墩的联结稳固问题是一大难题。建桥工匠们发挥了惊人的才智,巧妙地发明了种蛎固基的方法,在桥基和桥墩上种殖海生动物牡蛎,利用牡蛎的石灰质贝壳附着在石块间繁殖生长的特性,使桥基和桥墩的石块通过牡蛎壳相互联结成一个坚固的整体。桥面用三百余块重达20~30吨的大石梁架设而成,在没有现代吊装设备的情况下,要在水面上架设如此巨大的石梁又是一大难题。据后世研究,当时可能是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船只的高低位置架设而成。这种浮运架梁法,在现代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洛阳桥自建成以来,先后经历了上百次的地震、海啸和台风的袭击,至今仍横跨于洛阳江之上。洛阳桥的建立不仅顺应了北宋泉州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趋势,而且还以其雄伟的造型、首创的“筏形基础”以及种蛎固基的极妙方法而在桥梁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65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