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六齐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98 评论:0

是我国古代配制锡青铜的六条规则。“齐”同“剂”,为调剂、剂量之意。六齐的理论,详载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周礼·考工记》,原文如下:“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里“金有六齐”中的“金”是指青铜,“几分其金”的“金”指赤铜,照此解释,青铜中铜和锡的重量之比在钟鼎之齐是6∶1;在斧斤之齐是5∶1;在戈戟之齐是4∶1;在大刃之齐是3∶1;在削杀矢之齐是5∶2;在鉴燧之齐是金一锡半,2∶1。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了合金性能与合金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关于合金配比的最早记载。

六齐的基本精神和现代科学原理是相合的。合金中含锡量在14%左右,质坚而韧,音色比较好,若在600℃左右入水冷却,声音就更优美,所以可以做钟鼎之齐。斧斤是工具,要承受比较大的冲击力,所以含锡量只次于钟鼎。戈戟、大刃、削杀矢都是兵器。戈戟受力比较复杂,有拉、压、扭等,要求有很大的韧性。大刃等刀剑类,除考虑锋利外,还要考虑到防止折断的问题;削杀矢比较短小,主要是考虑锐利,不容易折断,在兵器中它的含锡量最高。但从考古实物来看,“六齐”的记载与实物的合金成分存在一定差距。实物的含锡量除钟、鼎与“六齐”的记载较为接近外,其它的器物的含锡量均较“六齐”的规定数低;而且实物中大都含铅,其中许多器物含铅量比较高,而“六齐”中却没有提到铅。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目前有这样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认为《考工记》中“六齐”的“金”和“锡”在当时代表的不是一种金属或元素,而是几种元素的通称。“金”是金、银、铜、铁等元素之和,“锡”是锡、铅、锌等元素的相加,这样“六齐”的记载与考古实物比较接近了。第二,认为《考工记》是齐国人的作品,“六齐”的记载可能只反映了当时齐国地区的生产实际,而对其他的齐国以外的地区则没有约束力,造成出土器物和“六齐”的记载不符。第三,由于当时缺乏现代的检测手段,所用铜料、锡料不纯,配料也不太准确,冶炼过程中也难免造成烧损程度不一,这就造成了实物之间的合金成分有一些误差,造成和记载并非完全一致。第四,认为六齐不是生产经验的直接反映,也不是用来指导生产的一种工艺规范,而是某种试验资料、观察材料的反映和归纳;它只是从某些方面如颜色、强度、硬度反映了某类器物所需要的主要元素——铜和锡的“极限”含量。这就造成了考古实物和“六齐”记载之间的差距。但总的来说,六齐理论的产生,直接推动了炼铜技术的发展,在世界冶炼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61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六和塔
下一篇:六艺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