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即清廉、洁白。奉公,即谨慎从事公事。廉洁奉公就是公职人员自觉修养、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为国家、民族、集体而努力工作的高尚品德。廉洁与奉公是相互联系的。廉洁是奉公的基础,奉公是廉洁的表现。廉洁是坚持原则,不谋私利,奉公是为公众的利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所以,廉洁和奉公通常是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代都讲廉洁奉公,即使在古代阶级社会,仍然有许多廉洁奉公、正直不阿之士。春秋中期宋国有一个贤大夫叫子罕的,有一次,有人将一块宝玉送给他,子罕执意不收。他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意思是说,我把不贪污看作是宝贝,你把玉看作是宝贝;如果你把玉送给了我,那么我和你就都丧失了宝贝,不如我们各自保留自己的宝贝吧。子罕的做法得到了当时有德望的人的称赞。
中国历史上的善良百姓,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也涌现了许多“清白无瑕”、“一尘不染”的美德故事。东汉时期的乐羊子,是一位读书人。有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后交给了妻子,以为会受到妻子的赞美。没想到乐羊子妻却说:有贞操的人为了警戒自己不贪婪,即使口渴了也不去喝盗泉之水;宁可饿死也不去接受傲慢施舍的人的饭食,何况会有像你这样拾到金子昧起来的行为来玷污自己的德行呢?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惭愧地又把金子扔到野外去。这就是“拾金不昧”一词的来历。中国历史上有一大批廉洁奉公、执法如山的清官廉吏,如包拯、海瑞、裴嵩和、于成龙等等,他们的德行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人们的颂扬。古人认为,廉洁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而且关系到政治的公正。《晏子春秋·内篇》说:“廉者,政之本也。”范仲淹也说过:“天下官吏不廉则曲法,曲法则害民。”在阶级社会,统治者大多穷奢极欲、贪得无厌,那样的整体环境中能够出现一大批清官廉吏及廉洁奉公的思想,可谓出污泥而不染,令人敬慕的。廉洁美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悠久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陶冶分不开的。传说中的古代君子尧、舜、禹都是生活极其简朴的;孔子提倡“见利思义”,不取不义之财;孟子讲过“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韩非子也强调“修身洁白而行公正,居官无私”。可见,从古以来,倡廉戒贪一直是人们反复强调和推崇的美德。正是这样的道德文化氛围陶冶了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善良百姓和仁人志士。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56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