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耒耜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476 评论:0

我国较早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商代时这种工具已经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的进步,原始的中国人逐渐积累了更多的农业生产经验。出现了放火烧荒之后要整治田地,然后播种的要求。这是由于南方水田挖沟引水种稻;北方旱地要挖沟排水防涝的需要。原有的工具,如石斧、石锛等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新式的耕作工具——耒耜。耒和耜是两种工具。耒,甲骨文作ʌ、、方等形,《说文》的解释是“手耕曲木”;耜,甲骨文作,与勾字形近,《说文》作耜:“臿也”,又作枱:“耒端也。”耒是一件既曲身又带有小横木的工具。最初是一个尖头木棒,后来为了劳动的方便,便在尖头的一端加上一个小横木,以便脚踩,同时又将木棒改成曲形,以减少破土时的用力。起初,耒只有一个尖齿,后来为了提高破土的能力,便将一个尖齿改成二个尖齿。古代称为双齿耒。后来人们索性在耒的一端安上一个石制的或骨制的平板,人们称它为耜冠,从而发展成了一种新的工具——耜,这时耒就变成耜的柄了。耜的挖土效率更高,比之双尖耒更受人们欢迎。这种耜的形状有点像今天的铁铲。耒耜开始都是用木头做的,但是木制的经常在挖土过程中被损坏,坏了就得整个丢弃,另制一件新的,不大方便。因此人们加以改良,制成石质的或骨质的耒耜。石质的或骨质的耒耜比木质的耒耜锋利、耐用。耒耜在全国各地的出土文物中大量发现。在《一九五八——一九五九年殷墟发掘简报》“小屯西地H305号灰坑”一节说:“在不少的窖穴壁上发现清晰的木耒痕迹,都是双齿的,大的耒齿长19、齿径7、齿距8厘米。”又据大司空村H112号灰坑,小形的耒齿长18、齿径4、齿距4厘米。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6900年前的骨耜和木耜。大部分骨耜是用偶蹄类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出土的木耜是用一整块木头制成的。另外,在其它遗址中出土的石耜和石耒,则是用石头磨制而成。耒耜耕地,花力多,速度慢,后来逐渐被犁所代替。

骨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51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离魂记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