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脚踏纺车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316 评论:0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手摇纺车的功能虽然相同,但它的原动力来源于脚而不是手。脚踏纺车是利用偏心轮在纺车制造上完成的一次改革。脚踏纺车不仅弥补了手摇纺车因只用一只手从事纺纱工作,难以很好地控制细短纤维,纺纱时纤维易相互扭结,造成纱粗细不匀的缺陷,也使得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高。中国现存最早的脚踏纺车图见于1974年江苏泗洪曹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东晋着名画家顾恺之为汉代刘向《烈女传》所作插图的宋刻本中,也有三锭脚踏纺车。后来在公元1313年,我国元代着名的农学家王祯在他所着的《农书》中,把用于纺棉的脚踏式纺车称为“木棉纺车”,用于纺麻的称为“小纺车”。这说明,东汉时期脚踏纺车就可能出现了,在东晋时已经广泛使用了。脚踏纺车是由纺纱和脚踏两部分机构组成。纺纱机构有锭子、绳轮和绳弦等组成;脚踏机构有曲柄、踏杆、凸钉等组成。曲柄装在绳轮的轮轴上,由一个短连杆和下边脚踏杆的左端连接。脚踏杆的偏右端则和凸钉衔接在一起。当脚踏杆左右两边交替着被双足踏动的时候,踏杆以凸钉支点为分界的动力臂沿相反方向作圆锥形轨迹转动,并通过曲柄带动绳轮和锭子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完成加捻牵伸工作。这种脚踏纺车,起先可能只有一个锭子,后来根据不同的纤维,改进到同时纺3个锭子甚至5个锭子。在脚踏纺车的改进过程中,黄道婆可以称得上是位革新家。宋末元初,松江乌泥泾童养媳出身的黄道婆,年轻时曾经流落到海南岛的崖州(今崖城),向黎族姐妹学习了棉纺织技术,公元1295年前后回到故乡,在纺织生产的实践中,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成三锭棉纺车,并且形成了一套纺纱技术。同时她还革新了轧棉和弹棉工具,纺纱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迅速改变了松江地区的落后面貌。她又总结提高了织布中的“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使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中心之一,“乌泥泾被”闻名全国。

三锭脚踏纺车

五锭纺麻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3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鐎斗
下一篇:轿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