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中华历史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阅读:136 评论:0

吹奏乐器。亦作“筦”,又名头管、笳管、管子,古称筚篥(亦作觱篥)。西周时我国曾流传一种管,长一尺,直径一寸。《礼记·乐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竹制,后来也有玉制的。相传由西域传入,云冈石窟北魏石刻中有吹管形象。东汉时有些种类的管已佚失,至南北朝时失传。现传管的前身为隋唐以来盛行的筚篥。北宋时期教坊十三部中有筚篥部。筚篥有多种名称和形制,如西凉乐中的大、小筚篥;龟兹乐及疏勒乐中的筚篥;安国乐中的筚篥、双筚篥;高丽乐中的小筚篥及桃皮筚篥等。唐代有许多咏觱篥(筚篥)的诗歌,较有名的如李颀的《听安万善吹篥歌》等。至宋代,筚篥已处于乐队中的头管地位。陈旸《乐书》:“筚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羌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芦为首,状类胡笳而九窍,所法者角音而已……至今鼓吹教坊用之,以为头管。”元代沿用“头管”的名称,但形制已稍有变化;明代出现了用乌木制作的头管。现在通用的管子,一般用坚木制成(也有用竹、锡的),用质硬的芦苇制成双簧哨子,上开8个音孔(前七后一),少数管子开有九个音孔(前七后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制的管的音域扩展为二组又6个音;加键管能演奏12个半音。目前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键管。流行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双管,音色沉厚、柔美,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honghua/2022122018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管仲改革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